溪声初洗耳,雪色动扬眉
出处:《送止言澹归两公先入栖贤》
明 · 释今镜
俱出烽烟外,深山随所之。
溪声初洗耳,雪色动扬眉。
草没安禅稳,人稀乞食迟。
茅茨宽结构,待我隔秋期。
溪声初洗耳,雪色动扬眉。
草没安禅稳,人稀乞食迟。
茅茨宽结构,待我隔秋期。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两位僧人止言和澹归在进入栖贤寺前的场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山林间的宁静与禅意。
首句“俱出烽烟外,深山随所之”描绘了两位僧人远离尘嚣,踏入深山的情景,烽烟外象征着世俗的纷扰,深山则代表了内心的清净与修行之地。
“溪声初洗耳,雪色动扬眉”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清幽与僧人的精神状态。溪水潺潺,仿佛是洗涤心灵的声音;而雪色的映照,让僧人的心情为之振奋,展现出对修行的热忱与期待。
“草没安禅稳,人稀乞食迟”则通过自然景象与僧人生活细节的描写,表现了修行生活的简朴与宁静。草丛中安禅,既体现了僧人对禅定的追求,也暗示了修行环境的和谐与自然。人稀则意味着少有的打扰,乞食迟则体现了僧人对物质的淡泊与对修行的专注。
最后,“茅茨宽结构,待我隔秋期”描绘了一座简朴而宽敞的茅屋,预示着两位僧人在栖贤寺的修行生活即将开始,等待着与诗人相会的秋日。这不仅表达了对两位僧人未来修行生活的美好祝愿,也体现了诗人与僧人们之间深厚的情感联系。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生动的场景描绘和细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僧人修行生活的宁静与庄严,以及诗人对他们精神追求的深切理解和敬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