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门自古非高士,渔父繇来是大夫
出处:《送汪扶晨奉吴山大师灵龛返葬黄山》
明末清初 · 屈大均
沙门自古非高士,渔父繇来是大夫。
汝爱吴山尊宿好,遗衣犹为作浮图。
汝爱吴山尊宿好,遗衣犹为作浮图。
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比沙门与渔父的地位,以及对汪扶晨送别吴山大师灵龛归葬黄山的描绘,展现了对高洁人格的赞美和对生死轮回的思考。
首先,“沙门自古非高士,渔父繇来是大夫。”这两句以历史上的两个典型形象——沙门(僧侣)和渔父(隐士),来探讨何为“高士”。诗人认为,沙门虽是宗教修行者,但并不天然就是高尚之人;而渔父作为隐居江湖的隐士,却能被视为大夫,即具有高尚品德和智慧的人。这种对比,旨在强调道德品质与社会地位并非必然关联,真正的“高士”在于个人的内心修为与行为准则。
接着,“汝爱吴山尊宿好,遗衣犹为作浮图。”这两句则转向对汪扶晨这一人物的描述。汪扶晨对吴山大师(尊宿)的敬仰之情溢于言表,甚至在大师离世后,仍为其制作佛塔(浮图),以示悼念与尊重。这里不仅体现了对逝者的怀念与崇敬,也反映了佛教文化中对于生命轮回、超脱世俗的深刻理解。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巧妙的对比和具体的人物事迹,表达了对高尚人格的颂扬,以及对生死、信仰与自然生活之间关系的哲学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