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散墨松香起,濡毫藻句清全文

散墨松香起,濡毫藻句清

出处:《尚书命题瓦砚
唐 · 徐夤
远向端溪得,皆因郢匠成。
凿山青霭断,琢石紫花轻。
散墨松香起,濡毫藻句清
入台知价重,著匣恐尘生。
守黑还全器,临池早著名。
春闱携就处,军幕载将行。
不独雄文阵,兼能助笔耕。
莫嫌涓滴润,深染古今情。
洗处无瑕玷,添时识满盈。
兰亭如见用,敲戛有金声。

拼音版原文

yuǎnxiàngduān

jiēyīnyǐngjiàngchéng

záoshānqīngǎiduàn

zhuóshíhuāqīng

sànsōngxiāng

háozǎoqīng

táizhījiàzhòng

zhùxiákǒngshēngzhǔ

shǒuháiquán

línchícǎozhù

chūnwéixiéjiùshì

jūnzǎijiāngxíng

xióngwénzhèn

jiānnéngzhùgēng

xiánjuānrùn

shēnrǎnjīnqíng

chùxiádiàn

tiānshíshímǎnyíng

lántíngjiànyòng

qiāojiáyǒujīnshēng

注释

端溪:著名的砚石产地。
郢匠:郢地技艺高超的工匠。
凿山:开凿山石制作砚台。
琢石:精心雕刻石头。
散墨:研磨出的墨汁。
濡毫:蘸笔。
价重:价值珍贵。
尘生:尘埃沾染。
守黑:坚守墨色。
临池:在砚池边。
春闱:春季科举考试。
军幕:军帐。
雄文阵:文章战场。
笔耕:写作。
涓滴润:点滴的滋润。
古今情:深远的情感。
无瑕玷:无丝毫瑕疵。
识满盈:满盈的容量。
兰亭:著名的书法聚会。
敲戛:书写的声音。

翻译

从远处的端溪获取,都因郢地工匠的手艺。
开凿山石,青色云雾中断,精心雕琢石头,紫色花朵般轻盈。
研磨的墨香四溢,蘸笔的字句清新。
进入书斋,深知其价值珍贵,怕尘埃沾染,藏于匣中。
坚守墨色,保持完整,早早便在砚池边闻名。
在春天的科举考试中,带着它,也随军帐出行。
它不仅在文章战场上雄壮,还能助人写作。
别嫌弃它的点滴滋润,它蕴含着深远的历史情感。
洗净后无丝毫瑕疵,添加墨水时,满盈的容量可见。
如同兰亭盛会,使用它书写,会发出金石之声。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瓦砚的制作过程和其文化价值,充满了对物质劳动和书写工具的赞美。开篇“远向端溪得,皆因郢匠成”表明瓦砚来自遥远的地方,其精湛工艺源自古代的郢地匠人。“凿山青霭断,琢石紫花轻”则形象地描述了从山中开采原料并雕琢成型的过程,其中“青霭”和“紫花”指的是瓦砚上自然形成的美丽纹理。

接下来的“散墨松香起,濡毫藻句清”描绘了书家使用瓦砚蘸水染墨的情景,其中“松香”暗示着书房内的雅致气氛,而“藻句清”则表明通过瓦砚蘸取的墨汁清澈纯净。

“入台知价重,著匣恐尘生”显示了对这件工艺品价值的认识以及保存它的谨慎态度。诗人担心将其置于匣中后可能积累尘土而失去光泽,因此强调了保护和珍视。

“守黑还全器,临池早著名”则表达了书家对使用瓦砚保持原始状态的重视,以及通过长时间使用而逐渐成就其声誉。诗中的“军幕载将行”可能暗示着书写工具在古代军事行动中也扮演着重要角色。

最后,诗人赞扬了瓦砚不仅是文人的重要伴侣,也能辅助农耕的劳作。“莫嫌涓滴润,深染古今情”表明即便是细小如水滴的润泽也能在历史长河中留下痕迹。而“洗处无瑕玷,添时识满盈”则强调了经历时间洗礼后的瓦砚变得更加完美和珍贵。

整首诗通过对瓦砚制作工艺、使用场景以及其在文化传承中的重要性的描写,展现了古人对于物品的深刻理解和情感寄托,同时也反映出作者徐夤对书法艺术的热爱和尊重。

诗句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