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竟食焉而怠事,天刑人祸恐难逃
出处:《晓儿辈》
宋 · 吴潜
诸儿怜我太焦熬,我把真机告汝曹。
外白内黄常抱守,出朱入墨任纷挠。
治齐固有曹参逸,理蜀宁无诸葛劳。
毕竟食焉而怠事,天刑人祸恐难逃。
外白内黄常抱守,出朱入墨任纷挠。
治齐固有曹参逸,理蜀宁无诸葛劳。
毕竟食焉而怠事,天刑人祸恐难逃。
拼音版原文
注释
诸儿:孩子们。怜:怜悯。
太焦熬:太过疲惫。
汝曹:你们。
外白内黄:外表平静内心焦虑。
抱守:坚守。
出朱入墨:无论外界变化。
纷挠:混乱。
治齐:治理国家。
曹参逸:曹参的悠闲(曹参以无为而治著称)。
理蜀:管理蜀地。
诸葛劳:诸葛亮的辛劳。
食焉:享受安逸。
怠事:荒废职责。
天刑:天罚。
人祸:人祸。
恐难逃:恐怕难以逃脱。
翻译
孩子们都怜悯我太过疲惫,我就把真实的情况告诉你们。外表看似平静内心焦虑,无论外界如何变化我都坚守原则。
治理国家即使有曹参那样的悠闲,管理蜀地难道诸葛亮就不需要辛劳吗?
终究是享受安逸而荒废职责,天罚人祸恐怕难以逃脱。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吴潜的作品,名为《晓儿辈》。从内容来看,诗人通过对养蚕之事进行隐喻,表达了对子女成长和教育的关心与期望。
"诸儿怜我太焦熬,我把真机告汝曹。" 这两句是说孩子们对父母的劳苦感到怜悯,而诗人则将真正的教导告诉了他们。这里“焦熬”指的是辛勤养蚕的艰难过程,象征着教育子女的不易;“真机”则是正确的教诲。
"外白内黄常抱守,出朱入墨任纷挠。" 这两句形象地描绘了养蚕的场景,同时也隐喻着对孩子的培育和教育。外表纯白、内部黄色的蚕茧需要长时间的护理,这里象征着孩子们在成长过程中需要父母的呵护与指导。而“出朱入墨”则意味着从红笔(朱)到黑墨,可能暗指学习和写作的过程。
"治齐固有曹参逸,理蜀宁无诸葛劳。" 这两句通过历史上的两个例子来表达对孩子未来成就的希望。曹操治理齐国时,能够发现并重用贤才如曹参;而刘备入蜀时,得到诸葛亮的辅佐,国泰民安。这两位都是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他们的智慧与才能在这里被用来比喻孩子们将来的成就。
"毕竟食焉而怠事,天刑人祸恐难逃。" 最后两句则表达了对孩子未来可能面临困境的一种担忧。即使养蚕过程中投入极大的努力,但最终若是懈怠,可能会遭遇自然的惩罚或不可预料的人祸。
整首诗通过对养蚕这一日常生活中的细节进行描绘和比喻,展现了诗人对于子女教育的关注以及对他们未来命运的深切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