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一根青,有地皆充足
宋 · 郑刚中
细腰结垂窼,藏精事生育。
儿已傅翼飞,孤悬尚凭屋。
水仙脱霓裳,美实青如簇。
实尽秋房枯,众窍存虚目。
何人得二物,妙手夸神速。
摩搓小变之,形在质为玉。
徐拾菖蒲子,小大量其腹。
一种一根青,有地皆充足。
浸以西山泉,秀色遂可掬。
使我读书舍,凉意无三伏。
常若菰蒋中,静看江湖绿。
奉贶宜有诗,所愧诗篇俗。
儿已傅翼飞,孤悬尚凭屋。
水仙脱霓裳,美实青如簇。
实尽秋房枯,众窍存虚目。
何人得二物,妙手夸神速。
摩搓小变之,形在质为玉。
徐拾菖蒲子,小大量其腹。
一种一根青,有地皆充足。
浸以西山泉,秀色遂可掬。
使我读书舍,凉意无三伏。
常若菰蒋中,静看江湖绿。
奉贶宜有诗,所愧诗篇俗。
注释
细腰:形容巢穴形状。垂窼:悬挂的巢穴。
生育:指繁殖后代。
傅翼:比喻孩子长大独立。
孤悬:孤独地悬挂在屋檐。
水仙:可能指植物或神话中的水仙花。
霓裳:华丽的服装。
美实:美丽的果实。
秋房:秋天的果实聚集之处。
众窍:比喻空巢的孔洞。
神速:技艺高超,快速。
摩搓:轻轻摩擦。
菖蒲子:菖蒲的种子。
小大量其腹:虽小但容量大。
一种一根青:同一种植物遍布各地。
西山泉:西山的泉水。
凉意无三伏:消除暑热。
菰蒋:指生长在水边的植物。
奉贶:接受赠予。
诗篇俗:诗才平庸,写不出高雅的诗。
翻译
细腰的巢穴挂垂窝,孕育精华繁衍生息。孩子已展翅飞翔,孤独的巢穴仍靠屋檐依托。
水仙卸下霓裳羽衣,满载青翠果实如群集。
秋季果实落尽,空巢只剩空洞目光。
谁能同时拥有这两样,技艺高超令人惊叹。
轻轻摩挲,微小变化成美玉。
慢慢捡起菖蒲籽,虽小却充满腹量。
同一品种,遍地皆是,青翠满目。
用西山清泉浸泡,秀色清新可触。
这让我书房清凉无比,暑气全消。
常居于茭白丛中,静静欣赏江河碧绿。
承蒙赐予,本当有诗回应,但遗憾的是我的诗才平庸。
鉴赏
这首宋诗描绘了一种独特的自然景象,诗人郑刚中以细致入微的笔触赞美了石菖蒲的形态和功效。诗的前两句“细腰结垂窼,藏精事生育”形象地比喻石菖蒲的形状,像女性的细腰和蜂窝,暗示其孕育生机的能力。接下来,“儿已傅翼飞,孤悬尚凭屋”象征着菖蒲种子成熟后脱离母体,独立生长。
诗人进一步描述石菖蒲的质地和外观:“水仙脱霓裳,美实青如簇”,将它比作水仙脱下华丽的衣裳,露出青翠的果实。随着季节变化,“实尽秋房枯,众窍存虚目”,秋冬时节,果实凋零,但空洞的茎干仍保留着视觉上的美感。
诗人惊叹于石菖蒲的神奇:“何人得二物,妙手夸神速”,赞美制作者能将这平凡的植物变成精美艺术品。接下来,他描述了制作过程,以及石菖蒲带来的清凉效果:“摩搓小变之,形在质为玉”,并提到用西山泉水浸泡,更显其秀色可掬,使得读书之处充满凉意。
最后,诗人感慨道:“使我读书舍,凉意无三伏”,表达出石菖蒲带来的舒适感,并以“常若菰蒋中,静看江湖绿”收尾,寓意在宁静的环境中欣赏菖蒲,如同置身于湖光山色之中。整首诗语言优美,寓情于物,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和工艺的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