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池吊剑寒泉在,扪石寻题古刻稀
出处:《三宿虎丘松巢》
明 · 沈周
夕阳系缆有馀辉,入寺登登曲径微。
孤塔白云平鸟背,疏林黄叶映僧衣。
临池吊剑寒泉在,扪石寻题古刻稀。
便欲留诗补三过,眼花灯影不成挥。
孤塔白云平鸟背,疏林黄叶映僧衣。
临池吊剑寒泉在,扪石寻题古刻稀。
便欲留诗补三过,眼花灯影不成挥。
鉴赏
这首明代诗人沈周的《三宿虎丘松巢》描绘了一幅秋日傍晚游历虎丘山的静谧画面。首句"夕阳系缆有馀辉",写夕阳余晖洒在缆绳上,暗示着诗人乘船而来,为后文的山行营造了温馨的背景。"入寺登登曲径微",通过"登登"的叠词和"曲径微"的细节,描绘出诗人步入寺庙,踏着小路前行的情景,显得路径幽深。
"孤塔白云平鸟背",描绘了孤塔耸立,白云缭绕,与飞翔的鸟儿相映成趣,展现了山中宁静的自然景色。"疏林黄叶映僧衣",则以黄叶点缀的疏林和僧人的僧衣,渲染出一种秋意浓厚、僧侣生活的淡泊意境。
"临池吊剑寒泉在",诗人面对池塘,似乎在追忆过往,感叹岁月如剑,寒泉依旧,流露出时光流逝的感慨。"扪石寻题古刻稀",则表现出诗人对历史遗迹的探寻,古刻稀少,更显其历史沧桑。
最后两句"便欲留诗补三过,眼花灯影不成挥",诗人表达了想要留下诗篇记录这次游历的心情,但因眼花和夜色,无法清晰地写下。这既是对眼前景色的留恋,也寓含了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整体来看,沈周的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虎丘山的秋日景色,融入了个人的情感体验,展现出诗人对自然与历史的深深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