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虽传有嶰谷,人间似未悟孙枚
出处:《凤凰山笙竹》
宋 · 刘敞
仙山不记凤鸣时,碧筱空含玉润姿。
海外虽传有嶰谷,人间似未悟孙枚。
道家正贵知音少,野处还于静节宜。
千岁重寻乐毅传,悠悠更觉使心悲。
海外虽传有嶰谷,人间似未悟孙枚。
道家正贵知音少,野处还于静节宜。
千岁重寻乐毅传,悠悠更觉使心悲。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凤凰山上的笙竹,以独特的视角和深邃的情感,展现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之美。
首句“仙山不记凤鸣时”,以仙山为背景,暗示凤凰山的神秘与超凡脱俗,但又不具体提及凤凰的鸣叫,留下想象的空间。接着,“碧筱空含玉润姿”一句,将笙竹比作碧绿的竹子,其表面仿佛蕴含着玉石般的光泽,形象地描绘了笙竹的美丽与高洁。
“海外虽传有嶰谷,人间似未悟孙枚”两句,通过对比海外与人间,表达了对笙竹独特魅力的认识不足,同时也暗含了对真正价值被忽视的感慨。这里“嶰谷”和“孙枚”都是象征性的存在,前者可能指传说中的地方,后者则可能是某种特定的知识或技艺,强调了笙竹的珍贵与独特性。
“道家正贵知音少,野处还于静节宜”进一步深化了主题,道家重视音乐与自然的和谐,而真正的知音却寥寥无几。同时,诗句也表达了在宁静的环境中,笙竹更能展现出其独特的魅力。这里的“野处”既可理解为自然环境,也可理解为心灵的深处,强调了自然与内心的共鸣。
最后,“千岁重寻乐毅传,悠悠更觉使心悲”以历史人物乐毅的典故,引出时间的长河与历史的变迁,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对当前处境的感慨。这里的“悲”不仅仅是个人情感的抒发,更是对世间美好事物易逝的深刻反思。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凤凰山笙竹的描绘,不仅展现了自然之美的独特之处,也蕴含了对人生、历史、自然与人心之间关系的深刻思考,体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珍视与对生命意义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