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民今可矣,蜀事竟如何
出处:《故丞相忠定赵沂公挽章三首 其二》
宋 · 曹彦约
盐筴宽闽甚,兵权虑蜀多。
闽民今可矣,蜀事竟如何。
便好尸而祝,初无玷可磨。
繄谁求径捷,行陆强风波。
闽民今可矣,蜀事竟如何。
便好尸而祝,初无玷可磨。
繄谁求径捷,行陆强风波。
注释
盐筴:古代官府对盐的管理政策。宽闽甚:对福建地区非常宽松。
兵权:军事权力。
虑蜀多:对蜀地的担忧较多。
闽民:福建的民众。
可矣:可以了,安定下来了。
蜀事:蜀地的事情。
竟如何:最后会怎么样。
尸而祝:比喻期待好的结果,像祭祀时祈求神灵保佑一样。
初无玷:起初没有瑕疵。
可磨:需要抹去的污点。
径捷:直接、快捷的方法。
行陆:走陆路。
强风波:形容陆路行程困难重重,如遇风浪。
翻译
盐筴政策对福建宽松,军事权力却忧虑蜀地如今福建百姓安定了,但蜀地的事情最终会怎样呢
最好能静待事情好转,起初并没有什么污点需要抹去
是谁寻求快速解决,陆路行走却常遇艰难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曹彦约为故丞相赵沂公所作的挽章之一。诗中表达了对赵沂公在福建盐政上宽松政策的赞扬,认为他的措施使闽地百姓得到了实惠。同时,诗中也暗示了赵公对于蜀地军事事务的深思熟虑,担忧战事,但结果并未详述。
"盐筴宽闽甚",言及盐政改革对福建地区的宽松,显示了赵公的仁政之心;"兵权虑蜀多",则体现了他对蜀地边防的重视和谨慎态度。接着,诗人感慨道"闽民今可矣",意味着赵公的政策让闽地人民生活安定,"蜀事竟如何"则留下悬念,暗示蜀地的情况可能更为复杂。
"便好尸而祝",用古人祭祀的典故,表达对赵公的敬仰和怀念,认为他生前的作为已无懈可击;"初无玷可磨"进一步强调了他的清白与功绩。最后两句"繄谁求径捷,行陆强风波",看似指责他人急功近利,实则暗指在复杂局势中,赵公选择稳健之道,避免了不必要的风险。
整体来看,这是一首赞美故人的挽诗,既肯定了赵公的政绩,也寓含了对历史人物的深深哀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