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岂无酒百船,可待角三弄全文

岂无酒百船,可待角三弄

宋 · 李弥逊
十年趁飞蓬,来作海边梦。
曾无竹马迎,长办柳车送。
长须乞米收,骥子学诗诵。
自公弭节归,许我执鞭从。
听诗鬼神泣,看剑星辰动。
欢留文字饮,静憩苾刍供。
辨疑每及争,攻短不惮痛。
搜奇至旁求,探赜或奇中。
谁知烟霞姿,肯与尘土共。
长风起青冥,逸思搅空洞。
岂无酒百船,可待角三弄
不劳行炙人,一见散花众。
敢违江山招,宁受儿女风。
可但东山佳,西池有仪凤。

拼音版原文

shíniánchènfēipéngláizuòhǎibiānmèng

céngzhúyíngchángbiànliǔchēsòng

chángchuīxuéshīsòng

gōngjiéguīshìbiāncóng

tīngshīguǐshénkànjiànxīngchéndòng

huānliúwényǐnjìngchúgòng

biànměizhēnggōngduǎndàntòng

sōuzhìqiútànhuòzhōng

shuízhīyānxiá姿kěnchéngòng

chángfēngqīngmíngjiǎokōngdòng

jiǔbǎichuándàijiǎosānnòng

láoxíngzhìrénjiànsànhuāzhòng

gǎnwéijiāngshānzhāoníngshòuérfēng

dàndōngchéngjiā西chíyǒufèng

注释

十年:形容时间长。
飞蓬:比喻漂泊不定。
竹马:儿童游戏,象征童年玩伴。
柳车:古代的一种轻便车,常用于送别。
骥子:骏马之子,借指儿子。
公弭节:公卿官员退休或归隐。
执鞭:驾车或侍奉他人。
鬼神泣:形容诗的力量感人至深。
星辰动:形容情绪激动,如星辰闪烁。
苾刍:佛教用语,指僧侣。
攻短:指出别人的短处。
旁求:广泛寻求, 不局限于常规。
烟霞姿:超凡脱俗的气质。
尘土:世俗生活。
长风:大风。
角三弄:三首乐曲演奏。
行炙人:负责传递食物的人。
散花众:形容众多热情欢迎的人。
江山招:江山的召唤,指国家或事业的召唤。
儿女风:儿女情长,指世俗的亲情和爱情。
东山佳:东山再起的典故,比喻重新出仕。

翻译

十年如飘蓬般流浪,只为海边的梦想。
从未有过竹马相伴,只有柳车相送的凄凉。
长须老人乞讨度日,儿子学习诗歌诵读。
自从公卿归隐,允诺让我随行牵马。
听诗时鬼神感动哭泣,看剑时星河为之动荡。
欢聚时以诗文为酒,静修时依赖苾刍供养。
辩论时无所畏惧,直面不足毫不退缩。
搜寻奇思异想,深入探究常有意外收获。
谁能料到烟霞仙姿,竟愿与尘世同在。
长风吹过青天,思绪飞扬在无垠的天空。
何愁美酒无数,只待一曲角声响起。
无需行者献食,满座皆是散花之人。
怎敢违背江山召唤,宁愿承受儿女情长。
东山虽好,西池亦有凤凰般的美景。

鉴赏

这首诗是南宋时期的文学家李弥逊所作,颇显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个人情怀。诗中通过对往昔岁月的回忆,以及对现实生活的观察与思考,展现了作者对于人生、学问以及个人理想的追求。

“十年趁飞蓬,来作海边梦。”开篇即描绘出一幅时光流转、梦想漂浮的画面,十年的岁月如同蓬草般轻盈,作者在海边构筑着自己的梦境。

“曾无竹马迎,长办柳车送。”这两句则透露出一种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怀念,竹马和柳车都是古代儿童游戏的器具,表达了作者对于纯真年代的怀旧之情。

“长须乞米收,骥子学诗诵。”接下来的两句则描绘出一幅勤奋学习的场景,长须代表着年长者,而骥子则是才华横溢的代名词,这里表达了作者对于知识与文学的渴望和追求。

“自公弭节归,许我执鞭从。”这里的“自公”可能指的是某位尊贵的人物,而“弭节”则象征着一种仪式或规矩的结束,表达了作者对于某种形式上的解脱和向往自由。

“听诗鬼神泣, 看剑星辰动。”这两句充满了超自然的色彩,鬼神为诗而哭泣,剑光与星辰相呼应,展现了诗人对于文学艺术的至高境界的追求,以及对宇宙之美的感悟。

“欢留文字饮,静憩苾刍供。”接下来的两句则表达了一种享受书籍知识和宁静生活的心境,作者在文字的海洋中寻找快乐,同时也保持着一种超脱世俗的淡定。

“辨疑每及争,攻短不惮痛。”这里的“辨疑”和“攻短”显示了作者对于学问探究的严谨态度,以及对待批评的勇气,不畏惧于指出错误,即便是自我也会毫不留情。

“搜奇至旁求,探赜或奇中。”这两句则展现了诗人对于知识和真理不懈追求的精神,对于未知世界的好奇心,以及对深奥学问的探索。

“谁知烟霞姿,肯与尘土共。”这里的“烟霞”象征着仙境般的超脱,而“尘土”则代表着凡俗,这两句表达了作者对于超越世俗束缚、追求高洁精神世界的向往。

“长风起青冥,逸思搅空洞。”接着的这两句描绘了一幅广阔天地与心灵飞翔的画面,长风在无垠的天际中升腾,而作者的心思则在虚空中自由翱翔。

“岂无酒百船,可待角三弄。”这里的“岂无”表达了疑问,而“酒百船”和“角三弄”则指向了一种丰富的物质生活和文化娱乐,作者似乎在询问是否可以拥有这样的生活,同时也期待着一种艺术享受。

“不劳行炙人,一见散花众。”这两句则描绘出一幅轻松自如、无需勉强的生活状态,作者对待他人的态度是自然而然,不必刻意修饰,而“一见散花众”则象征着一种生机勃勃的景象。

“敢违江山招,宁受儿女风。”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传统束缚和世俗观念的反抗,愿意违背那些外在的诱惑,而选择接受自然界赋予的一切,即便是柔弱如同儿女之风。

“可但东山佳,西池有仪凤。”全诗结束时,又一次回到了对美好景致的描绘和向往,这里的“东山”与“西池”构成了一个理想中的美丽场所,而“仪凤”则象征着高贵与纯洁。

总体来看,这首诗充满了深邃的情感和广阔的想象,作者通过对个人经历、学问探求、自然美景以及精神世界的描绘,展现了一种超脱凡尘、追求真理的高尚情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