竟日轮蹄忘去住,百年身世任浮沉
出处:《游少林》
明 · 区大相
天下名山数少林,公馀乘兴一登临。
黄花翠草凝禅意,白石清池惬赏心。
竟日轮蹄忘去住,百年身世任浮沉。
主僧知我耽诗癖,相引行吟到碧岑。
黄花翠草凝禅意,白石清池惬赏心。
竟日轮蹄忘去住,百年身世任浮沉。
主僧知我耽诗癖,相引行吟到碧岑。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游览少林寺的所见所感,充满了禅意与自然之美。首句“天下名山数少林”开门见山,点出游览对象,表达了对少林寺的崇敬之情。接着“公馀乘兴一登临”,透露出诗人利用闲暇时间,兴致勃勃地前来探访的愉悦心情。
“黄花翠草凝禅意,白石清池惬赏心”两句,运用对比手法,以黄花与翠草、白石与清池,构成一幅色彩鲜明、静谧和谐的画面,同时暗含禅宗思想,即在自然中寻找心灵的平静与解脱。诗人通过观察自然景物,感受到了内心的宁静与满足。
“竟日轮蹄忘去住,百年身世任浮沉”进一步深化了这种体验,诗人仿佛与自然融为一体,忘记了时间的流逝和世俗的纷扰,只沉浸于当下的感受之中。这种超脱尘世、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状态,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追求。
最后,“主僧知我耽诗癖,相引行吟到碧岑”则展现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主僧理解并欣赏诗人的文学爱好,两人一同漫步至山巅,共享这份诗意与宁静。这一细节不仅加深了人物之间的联系,也暗示了诗人在自然与人文的交融中找到了精神的寄托。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少林寺及其周边自然景观的描绘,以及诗人内心情感的细腻抒发,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美的欣赏、对禅宗思想的感悟,以及对超然物外生活状态的向往,是一首富有哲理意味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