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维时丰镐民,旦夕望来苏全文

维时丰镐民,旦夕望来苏

出处:《戊子除夕感述
清末近现代初 · 陈曾寿
维昔壬申冬,倭难发津沽。
避地劳我皇,旅顺荒海隅。
小臣奉召往,预为赁楼居。
床几逮匕箸,凡百备所须。
浮海赴行在,时已逼岁除。
黑夜犯冰雪,下车风裂肤。
求钥启居户,乞水叩邻闾。
须臾中使来,■盘兼挈壶。
温暖回冷室,薪炭殷洪炉。
随行表侄伟,分榻拥毡毹。
遥闻箫鼓声,涛风杂啸呼。
播荡万端集,意气仍发舒。
明发趋朝正,赐食饫天厨。
筵前拜殊恩,报称惭微躯。
帝谓患难际,义与兄弟俱。
惶恐首至地,肝脑岂足涂。
维时丰镐民,旦夕望来苏
强邻假名义,胁诱张笼笯。
我皇拒不纳,明志降手书。
凛凛十二条,正义折诡图。
使者匿不出,仓卒迫乘舆。
二月临长春,国号易曼殊。
百官内外杂,非族据要枢。
迭望而迭食,非马亦非驴。
朋分后胜金,卖国甘为奴。
越宿我潜去,密疏明区区。
帝曰成汝志,内帑仍颁诸。
其年改官制,局设内廷初。
职司奉陵庙,择人及庸愚。
帝谓予家事,与国实分疏。
义有不敢辞,黾勉策骀驽。
福陵气葱郁,乔木万万株。
皇产有三川,林矿实上腴。
生心肆攘夺,严绝誓不渝。
撄怒讽使去,翻然还故都。
芦沟事变起,倭患十载馀。
诸弟隔南天,尺寸不可踰。
今夕复何夕,聚族忘艰虞。
梅花照杯酒,博塞为欢娱。
旧交馀二三,沫湿相岣濡。
至尊尚蒙尘,穆驾无回车。
末由尽臣力,聊得申友于。
回思旅顺时,遭际千载无。
人生苦难全,甘苦纷荠荼。
自从决藩篱,流丸转瓯臾。
孑遗沟壑尽,诛求骨髓枯。
驱之等犬豕,践之如土苴。
毒螫去蛇蝎,猛噬来貙貐。
滔天非一族,神州竟沦胥。
出户望北辰,万里阴云铺。
长夜何时旦,披写长欷歔。

鉴赏

这首诗《戊子除夕感述》是清代末年至近现代初的诗人陈曾寿所作。诗中描绘了作者在戊子年除夕的感慨,反映了晚清社会动荡、国家危难和个人命运的复杂交织。

诗开篇即以“维昔壬申冬,倭难发津沽”点明背景,暗示了日本侵华的背景。接着描述了作者在避难过程中,为安置难民所做的种种努力,展现了人间的温情与大爱。随后,诗中通过“黑夜犯冰雪,下车风裂肤”等描写,生动地展现了当时环境的艰苦和生活的不易。

诗的转折点在于对皇帝的颂扬,表达了对君主在国家危难时刻的忠诚与支持。然而,随着“强邻假名义,胁诱张笼笯”一句,诗的基调转向对帝国主义侵略的批判,以及对国家主权的坚守。通过“义有不敢辞,黾勉策骀驽”表达个人虽力量有限,但依然愿意为国家奉献的决心。

诗的后半部分,通过“芦沟事变起,倭患十载馀”等句,回顾了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如芦沟桥事变,揭示了长期的战争给国家和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最后,“至尊尚蒙尘,穆驾无回车”表达了对国家领导人在战乱中的艰难处境的同情。

整首诗情感丰富,既有对国家民族命运的深切关怀,也有对个人命运的反思,体现了诗人深厚的历史责任感和人文情怀。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历史背景,展现了晚清社会的动荡与变革,以及个体在历史洪流中的挣扎与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