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道非无形,如月悬中宵
出处:《赠友人》
明末清初 · 屈大均
煌煌我上天,照此豺虎骄。
我无戈与矛,何能入山樵。
石溪流溅溅,蘋萍随风飘。
游鱼畏鹈鸪,神龙乐波潮。
仙童颜姣好,迎我双琼箫。
东游扶桑阙,西渡绛河桥。
至道非无形,如月悬中宵。
揽之盈玉手,欲赠彼娇娆。
人生如电影,千载不崇朝。
念彼牛山涕,乘化且逍遥。
我无戈与矛,何能入山樵。
石溪流溅溅,蘋萍随风飘。
游鱼畏鹈鸪,神龙乐波潮。
仙童颜姣好,迎我双琼箫。
东游扶桑阙,西渡绛河桥。
至道非无形,如月悬中宵。
揽之盈玉手,欲赠彼娇娆。
人生如电影,千载不崇朝。
念彼牛山涕,乘化且逍遥。
鉴赏
这首诗《赠友人(其五)》是明代末期至清代初期诗人屈大均所作。诗中运用丰富的意象和象征手法,表达了诗人对人生、自然以及友情的独特感悟。
首句“煌煌我上天,照此豺虎骄”以“上天”为喻,象征着高远的理想与追求,同时也暗含对世间邪恶势力的批判。接着,“我无戈与矛,何能入山樵”则表达了诗人虽有理想但缺乏实现途径的无奈与困惑。
“石溪流溅溅,蘋萍随风飘”描绘了自然界的景象,溪水潺潺,浮萍随风摇曳,既展现了自然之美,也隐含了人生的无常与变化。接下来,“游鱼畏鹈鹕,神龙乐波潮”通过对比游鱼与神龙的不同境遇,寓意人在面对困难时的恐惧与强者享受生活的自在。
“仙童颜姣好,迎我双琼箫”描绘了一幅仙境般的画面,仙童以美颜与琼箫迎接诗人,象征着理想中的友谊与美好。而“东游扶桑阙,西渡绛河桥”则是对远方与神秘之地的向往,体现了诗人对未知世界的好奇与探索精神。
“至道非无形,如月悬中宵”将至道比作夜空中的明月,既指出了真理的存在,又强调了其难以捉摸与追寻的特性。最后,“揽之盈玉手,欲赠彼娇娆”表达了诗人想要抓住真理并将其赠予他人的愿望,同时也暗示了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与分享。
“人生如电影,千载不崇朝”以电影比喻人生,形象地描绘了生命短暂而又充满变化的特点。而“念彼牛山涕,乘化且逍遥”则引用了《庄子》中的典故,表达了诗人对生命无常的感慨以及顺应自然、自由自在的生活态度。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神话传说以及人生哲理的巧妙融合,展现了诗人对理想、友情、生命意义的深刻思考与独特感悟,语言优美,意境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