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无别者,徒欲侈其真而汩以赝
出处:《右军复尅二书帖赞》
宋 · 岳珂
书摹于唐,故不当印以贞观。
然而涸笔天成,书名云烂,殆不止于真之乱。
彼无别者,徒欲侈其真而汩以赝。
石汰玉出,泾分渭判,尚考予赞。
然而涸笔天成,书名云烂,殆不止于真之乱。
彼无别者,徒欲侈其真而汩以赝。
石汰玉出,泾分渭判,尚考予赞。
拼音版原文
注释
书摹:模仿的书法。贞观:唐朝的一个年号。
涸笔:干涸的笔墨。
天成:自然形成的。
书名:书作的名字。
烂:灿烂。
殆:大概。
真之乱:真假混淆。
彼无别者:那些分辨不清的人。
侈:夸耀。
汩:混杂。
石汰玉出:比喻从众多中筛选出精华。
泾分渭判:形容事物清晰分明。
予赞:我的评价。
翻译
这书法源于唐代,所以不应以贞观年号来刻印。尽管干涸的笔触自然天成,书名光彩照人,恐怕不仅仅是真假混淆。
那些没有辨别力的人,只想炫耀真迹却混入了伪造品。
如同玉石从石头中筛选出来,清澈与浑浊分明,还请参考我的评价。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岳珂对唐代书法作品的评价。他认为这些摹本虽然出自唐朝,但不应简单地归于唐太宗李世民时期的“贞观”风格。诗人强调了原作的非凡技艺,指出有些摹本虽然追求真实,却可能因为过度模仿而失去了原创的精神。他进一步比喻,好的书法如同玉石经过筛选,真伪分明,呼吁人们在评价时要仔细辨别并给予恰当的赞赏。整首诗表达了对书法艺术传承与辨识的严谨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