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吏乃罔识,安议惟摇唇
出处:《靳禄》
清 · 张四科
南山道新雪,落日长林昏。
有客逐獐至,遇盗方杀人。
义愤一以激,众寡宁所论。
箭如饿鸱叫,始各鸟兽奔。
惟余一女子,泣拜不成言。
自恸遭剽劫,分与黄壤亲。
何缘鬼伯手,夺得未绝魂。
却顾此身外,何以酬斯恩。
黄者金满籯,白者麦满囷。
拂衣去弗应,欻越铜人原。
归来掩关卧,饥肠如转轮。
客固饮博徒,作横乡里嗔。
忽焉赴急难,犹谓血气振。
终乃不望报,此足愧缙绅。
三老上其事,颂者万口喧。
县令始亦喜,拟请旌其门。
访诸老博士,谓匪素行纯。
四境多椎埋,况可使上闻。
吾闻为政要,求备不一身。
居上示所向,厥下庶克循。
杀一警且百,举善远不仁。
俗吏乃罔识,安议惟摇唇。
作诗待询采,直质不没真。
此客曰靳禄,栎阳村中民。
有客逐獐至,遇盗方杀人。
义愤一以激,众寡宁所论。
箭如饿鸱叫,始各鸟兽奔。
惟余一女子,泣拜不成言。
自恸遭剽劫,分与黄壤亲。
何缘鬼伯手,夺得未绝魂。
却顾此身外,何以酬斯恩。
黄者金满籯,白者麦满囷。
拂衣去弗应,欻越铜人原。
归来掩关卧,饥肠如转轮。
客固饮博徒,作横乡里嗔。
忽焉赴急难,犹谓血气振。
终乃不望报,此足愧缙绅。
三老上其事,颂者万口喧。
县令始亦喜,拟请旌其门。
访诸老博士,谓匪素行纯。
四境多椎埋,况可使上闻。
吾闻为政要,求备不一身。
居上示所向,厥下庶克循。
杀一警且百,举善远不仁。
俗吏乃罔识,安议惟摇唇。
作诗待询采,直质不没真。
此客曰靳禄,栎阳村中民。
鉴赏
这首清代张四科的《靳禄》描绘了一幅南山雪夜的悲惨场景。首句“南山道新雪,落日长林昏”展现了冬季傍晚时分,南山小道上覆盖着新雪,景色昏暗。接下来的两句“有客逐獐至,遇盗方杀人”,揭示了主人公靳禄在追踪野兽时意外撞见了凶残的盗贼正在行凶。
诗中,“义愤一以激,众寡宁所论”表达了靳禄因正义感而激发的愤怒,尽管寡不敌众,他依然挺身而出。接着通过“箭如饿鸱叫,始各鸟兽奔”形象地描绘了战斗的激烈,盗贼们在箭矢攻击下四散逃窜。
然而,悲剧并未结束,只剩下一女子泣不成声,她的遭遇令人痛心。诗中“何缘鬼伯手,夺得未绝魂”表达了对无辜生命的哀悼,以及对盗贼无情的谴责。靳禄深感无以回报女子的悲惨命运,只能感叹自己的无力。
“黄者金满籯,白者麦满囷”描述了靳禄家中的财富,但他选择“拂衣去弗应,欻越铜人原”,表明他不贪图财物,毅然离去。回家后,“归来掩关卧,饥肠如转轮”描绘了他的困苦生活,他本是赌徒,却能临危救难,显示出高尚的品格。
最后,诗中提到地方官员和学者对靳禄行为的不同看法,有的赞赏他的英勇,有的则质疑他的品行。诗人借此表达,为政者应以身作则,引导百姓遵循善行,杀一儆百,而非仅凭表面行为评价。整首诗情感深沉,对人物性格刻画细致,反映了社会道德与官场风气的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