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重远书劳问讯,相思千里奈情何
出处:《秋日寄王嘉靖》
明 · 薛瑄
渔阳秋色动关河,辽右天晴一雁过。
白社高人浑懒慢,青毡学士久蹉跎。
西风对酒砧声切,良夜调琴月影多。
珍重远书劳问讯,相思千里奈情何。
白社高人浑懒慢,青毡学士久蹉跎。
西风对酒砧声切,良夜调琴月影多。
珍重远书劳问讯,相思千里奈情何。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秋日的景色与诗人的情感,充满了深沉的意境和淡淡的忧愁。
首联“渔阳秋色动关河,辽右天晴一雁过。”以渔阳的秋色作为背景,渲染出一种肃杀而壮阔的氛围。秋色的流动,仿佛触动了边关的河山,而辽右的天空在晴朗的映衬下,一只大雁孤独地飞过,既展现了自然界的壮美,也隐含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与漂泊之感。
颔联“白社高人浑懒慢,青毡学士久蹉跎。”通过对比手法,将“白社高人”的悠闲自在与“青毡学士”的长期困顿进行了鲜明的对比。这里的“白社高人”可能象征着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人,而“青毡学士”则可能是指那些在学术或仕途上遭遇挫折、未能如愿实现抱负的人。这一联表达了诗人对于理想与现实之间差距的感慨,以及对于自由与束缚的思考。
颈联“西风对酒砧声切,良夜调琴月影多。”进一步深化了情感的表达。西风中饮酒,砧声(捣衣声)显得格外凄切,夜晚调琴时,月影似乎更加繁多。这两句不仅描绘了秋夜的景象,更通过声音和光影的变化,营造了一种悲凉而深情的氛围,表达了诗人面对时光流逝、人生无常的感慨。
尾联“珍重远书劳问讯,相思千里奈情何。”收束全诗,表达了诗人对远方友人的思念之情。虽然相隔千里,但一封书信的传递,足以慰藉彼此的心灵。然而,即使如此,那份深深的思念之情却难以言表,充满了无奈与哀愁。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秋景的细腻描绘和情感的深刻抒发,展现了一位文人在秋天的思绪与情感世界,既有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有对个人命运的反思,以及对远方友人的深切思念,情感丰富,意境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