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何必傍溪山,书编幽兴自相关
书堂正对大溪头,犹是伸蒙旧居处。
读书何必傍溪山,书编幽兴自相关。
亦知林下云泉好,应恨堤中日月閒。
客衣未垢宁辞浣,湖上月明随往返。
却忆惠连深下帷,一去不知春事远。
近堤蒲叶已含滋,五日归心岂肯迟。
预拂东林松下石,与君长日话襟期。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陈亮在陆浑庄的所见所感,充满了自然之美和隐逸之趣。首句“陆浑庄畔多芳树”,开篇即以繁花似锦的景象展现了一片生机勃勃的春日风光。接着,“旧识德成岩下路”一句,透露出诗人对这片土地的熟悉与情感的深厚,仿佛这里是他心灵的归宿。
“书堂正对大溪头,犹是伸蒙旧居处。”诗人将自己读书的书堂置于大溪之畔,与自然融为一体,这不仅是对环境的赞美,也是对内心宁静生活的向往。接下来,“读书何必傍溪山,书编幽兴自相关。”诗人认为,读书并不一定要在山水之间,内心的宁静与兴趣才是真正的源泉。
“亦知林下云泉好,应恨堤中日月閒。”这里诗人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向往,同时也流露出对日常生活中忙碌与空闲的反思。他似乎在思考,如何在忙碌的生活中找到内心的平静与满足。
“客衣未垢宁辞浣,湖上月明随往返。”这两句描绘了诗人作为客人的生活状态,即使衣物未脏也愿意清洗,可见他对生活的热爱与对美的追求。夜晚湖上的月光,伴随着他的往返,增添了生活的诗意。
最后,“却忆惠连深下帷,一去不知春事远。”诗人回忆起古代文人谢惠连深居简出的生活,表达了对过去那种远离尘嚣、专注于学问与艺术生活的向往。同时,也暗示了自己对当前生活的某种不满或期待改变。
“近堤蒲叶已含滋,五日归心岂肯迟。”诗人观察到岸边蒲草的生长,预示着时间的流逝,而“五日归心岂肯迟”则表达了他渴望回归自然、寻找内心平静的愿望。
“预拂东林松下石,与君长日话襟期。”诗人计划在东林寺的松下石上与友人畅谈,预示着未来的相聚与交流,充满了对友情的珍视和对未来的美好期待。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想象,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生活、友情以及内心世界的深刻感悟,充满了哲理性和抒情性,是一首富有意境和情感深度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