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书寄我十万言,言言尽抉参同诠
茅家兄弟骑赤虬,握手胡生唤珍重。
金坛坛上邓伯羔,谪籍何年离大茅。
三山长啸俯六合,濯足瀛海霜空高。
点易研朱闭蓬户,尘世浮荣瞥朝露。
韦编几绝不肯休,恍惚羲文案头晤。
成书寄我十万言,言言尽抉参同诠。
丹霄择日待冲举,何物黄金称大还。
还山高拄九节杖,一见初成讶神王。
传语山中白衣相,屈指相逢大罗上。
鉴赏
此诗由明代诗人胡应麟所作,名为《金坛邓孺孝以易诠见寄赋答时舟过京口》。诗中描绘了邓孺孝以易学之诠寄赠,诗人胡应麟在舟行至京口之时,接收到这份珍贵的礼物,并赋诗以答。
首句“垂髫梦入华阳洞”,以孩童入梦华阳洞的隐喻,引出对知识探索的向往与神秘感。接着“耳割乖龙兴飞动”一句,通过夸张的手法,表达了对知识获取的渴望和内心的激动。随后,“茅家兄弟骑赤虬,握手胡生唤珍重”描绘了一幅兄弟携手,与胡生(可能是指作者自己)共勉的画面,体现了知识传承与友情的重要性。
“金坛坛上邓伯羔,谪籍何年离大茅”两句,将邓孺孝比作金坛上的邓伯羔,暗示其虽遭贬谪,但依然坚守学问,不改初心。接下来的“三山长啸俯六合,濯足瀛海霜空高”则展现了邓孺孝在学问上的追求与成就,如同站在三山之上,俯瞰六合,洗足于瀛海,高远而超脱。
“点易研朱闭蓬户,尘世浮荣瞥朝露”描述了邓孺孝在闭门研习易学,不为尘世浮华所动,只关注学问本身的情景。紧接着的“韦编几绝不肯休,恍惚羲文案头晤”则进一步强调了邓孺孝在学问上的执着与深入,仿佛与古代圣贤伏羲对话,探讨易学的奥秘。
最后,“成书寄我十万言,言言尽抉参同诠。丹霄择日待冲举,何物黄金称大还”表达了邓孺孝寄赠给胡应麟的易学著作,内容丰富,言简意赅,深得真谛。胡应麟期待着在理想的天空中,与邓孺孝一同飞翔,追求更高的学问境界。
“还山高拄九节杖,一见初成讶神王。传语山中白衣相,屈指相逢大罗上”则是胡应麟对未来的展望,想象着与邓孺孝再次相见时的场景,如同遇见神明一般惊喜,期待着在更高的精神层面相遇,共同探讨宇宙真理。
整首诗通过对邓孺孝学问追求的赞美,以及两人之间深厚友谊的描绘,展现了明代文人对于知识的热爱与追求,同时也体现了他们之间的相互激励与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