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二十五夜雪,南天稻粱未全结
出处:《九月雪十月雷记异》
宋末元初 · 方回
九月二十五夜雪,南天稻粱未全结。
十月二十五夜雷,东风桃李俱误开。
七十三翁骇何谓,雷旧惯闻雪则未。
水旱国家有仓储,人能寡欲疫疠无。
十月二十五夜雷,东风桃李俱误开。
七十三翁骇何谓,雷旧惯闻雪则未。
水旱国家有仓储,人能寡欲疫疠无。
拼音版原文
注释
九月二十五夜:指农历九月二十五日晚上。稻粱:泛指粮食作物。
未全结:尚未完全成熟。
十月二十五夜雷:农历十月二十五日晚上有雷声。
东风:春季或温暖的风。
桃李俱误开:桃花和李花错以为春天提前开放。
七十三翁:年纪七十有三的老人。
骇:惊诧。
雷旧惯闻:对雷声习以为常。
雪则未:从未见过雪。
水旱:指水灾和旱灾。
仓储:储存的物资。
人能寡欲:人们能克制欲望。
疫疠:疾病瘟疫。
翻译
九月二十五日夜晚下雪,南方的稻谷还未完全成熟。十月二十五日夜晚打雷,东风吹拂下桃花李花都误以为春天来临而开放。
七十有三的老翁惊诧,对于雷声并不陌生,但雪却从未见过。
国家有储备应对水旱灾害,人如果能节制欲望,疾病瘟疫也会减少。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罕见的自然现象:九月下雪,十月打雷。古人对于这种反常的气候变化往往充满好奇和忧虑,因为它可能预示着对农业生产的不利影响。在这里,诗人通过“南天稻粱未全结”和“东风桃李俱误开”表达了这种担心。同时,诗中的“七十三翁骇何谓,雷旧惯闻雪则未”一句,则反映出诗人的困惑与惊讶。
然而,最为重要的是诗人通过这场自然异象所表现出的社会关怀。他提出了一个重要的命题:在国家有了充足的仓储,在人们能够节制欲望的情况下,疫病和灾害就能得到控制。这实际上是对当时社会现实的一种反思,也是诗人对于如何构建良好社会秩序的一个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