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善唯求乐,分贫必及疏
出处:《送铜泽王归城》
唐 · 李端
昔闻公族出,其从亦高车。
为善唯求乐,分贫必及疏。
身承汉枝叶,手习鲁诗书。
尚说无功德,三年在石渠。
为善唯求乐,分贫必及疏。
身承汉枝叶,手习鲁诗书。
尚说无功德,三年在石渠。
拼音版原文
注释
昔:从前。闻:听说。
公族:贵族。
出:出身。
其:他的。
从:随从。
亦:也。
高车:华丽的车辆。
为善:行善。
唯:只。
求:寻求。
乐:快乐。
分贫:分配财富。
必:必定。
及:到。
疏:贫困的人。
身:自身。
承:继承。
汉:汉代。
枝叶:血脉。
手习:手头熟悉。
鲁诗书:儒家经典著作,如《诗经》和《尚书》。
尚:还。
说:说。
无:没有。
功德:功绩。
三年:多年。
在:任职。
石渠:石渠阁,古代皇家图书馆。
翻译
从前听说公卿家族出身,他的随从也乘坐华丽的车辆。他行善只求内心的快乐,分配财富必定考虑到贫困的人们。
他自身继承了汉代的血脉,手头熟悉儒家经典著作。
他自己还说并无显著功绩,却在石渠阁任职多年。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端所作,名为《送铜泽王归城》。从诗中可以感受到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和对其品德的赞赏。
“昔闻公族出,其从亦高车。”开篇两句,诗人通过对贵族出身和高贵气质的描绘,为接下来的送别之情铺垫了背景。这里的“昔闻”表明诗人对铜泽王家族的了解,而“其从亦高车”则强调了铜泽王不仅出身于显赫的家族,而且个人也拥有高尚的品质。
“为善唯求乐,分贫必及疏。”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铜泽王的人格魅力和处世哲学的赞许。铜泽王行善不图名利,只求心之所安,而在施惠于人时,则无论贫富都能伸以援手,体现了一种广博的胸怀。
“身承汉枝叶,手习鲁诗书。”这里则是对铜泽王学养和文化素质的赞美。“身承汉枝叶”暗示其承袭了汉代的文化遗产,而“手习鲁诗书”则表明其对儒家经典有深入的研究。
最后,“尚说无功德,三年在石渠。”这两句可能是在表达铜泽王虽然未曾有大的功绩,但其清贫自守、淡泊名利的品格也是值得称颂的。诗人通过“三年在石渠”这一景象,描绘了铜泽王隐居生活的宁静与淡定。
整首诗通过对铜泽王家族背景、个人品德、学养和处世态度的刻画,展现了一种崇高而不失为人的完美境界。诗人以此送别,不仅表达了对朋友的思念之情,也反映出自己对于友谊与人格的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