悟妄本自真,知真妄即止
出处:《答复礼禅师《真妄偈》 其二》
唐 · 宗密
不是真生妄,妄迷真而起。
悟妄本自真,知真妄即止。
妄止似终末,悟来似初始。
迷悟性皆空,皆空无终始。
生死由此迷,达此出生死。
悟妄本自真,知真妄即止。
妄止似终末,悟来似初始。
迷悟性皆空,皆空无终始。
生死由此迷,达此出生死。
注释
不是:非真实的。真生:真实的产生。
妄:虚幻。
妄迷:被虚幻所迷惑。
悟:领悟。
本自:本来就是。
即:就。
止:停止。
似:如同。
初始:开始。
迷悟:迷惑和觉悟。
性:本质。
皆:都。
空:空性。
生死:生死轮回。
达:达到,通晓。
翻译
这不是真实的幻想,而是由对真实的误解引发的。理解了虚幻的本质就是真实,知晓真实与虚幻后就停止了这种迷惑。
当虚幻停止时,仿佛到了终点;而领悟到时,又像回到了起点。
迷惑和觉悟都是空性的,空性中没有开始和结束。
生死的轮回正是源于这种迷惑,通晓这一点就能超越生死。
鉴赏
这首诗是宗密在唐朝创作的,名为《答复礼禅师真妄偈(其二)》。宗密是中国佛教史上著名的高僧,以其对禅宗的发展有着深远影响而闻名。
这段诗文探讨了真与妄、迷与悟之间微妙的关系。在佛学中,这些概念往往被用来描述人们对于现实本质的认知状态。"真"指的是对宇宙真理的正确认识,而"妄"则是错误或虚幻的认识。诗中的开篇“不是真生妄,妄迷真而起”表达了一个深刻的哲学思想:并非真实存在产生了错误的认识,而是错误的认识本身让人们对真实存在产生了误解。
接下来的几句“悟妄本自真,知真妄即止。妄止似终末,悟来似初始”阐述了当一个人从迷惑中觉醒,认识到错误的本质是来源于对真理的不理解时,他便能够停止这种错误的思考模式。这一过程就像是在生命的尽头和开始之间进行转换。
诗文随后指出“迷悟性皆空,皆空无终始”进一步强调了迷惑与觉悟两种状态本质上都是虚幻不实的,没有绝对的起点或终点。这表明了宗密对于宇宙和生命意义的深刻洞察。
最后,“生死由此迷,达此出生死”则揭示了人生的根本问题——生与死,以及这些问题如何通过对真理的理解而得到解决。这里暗含着佛教中“解脱”的概念,即通过智慧来超越生死轮回。
宗密在这首诗中,不仅展现了其深厚的佛学造诣,更是以诗歌的形式传达了禅宗关于真理与认识、迷惑与觉悟等核心议题的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