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挲绿苔石,书此慰幽寻
出处:《天台山中偶题》
宋 · 释祖可
伛步入萝径,绵延趣最深。
僧居不知处,彷佛清磬音。
石梁邀屡度,始见青松林。
谷口未斜日,数峰生夕阴。
凄风薄乔木,万窍作龙吟。
摩挲绿苔石,书此慰幽寻。
僧居不知处,彷佛清磬音。
石梁邀屡度,始见青松林。
谷口未斜日,数峰生夕阴。
凄风薄乔木,万窍作龙吟。
摩挲绿苔石,书此慰幽寻。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深入天台山的所见所感,充满了自然与禅意的融合。首句“伛步入萝径,绵延趣最深”以形象的笔触展现了诗人沿着藤蔓覆盖的小径前行,探索未知的旅程,隐含着对自然深处奥秘的向往。接着,“僧居不知处,彷佛清磬音”则通过想象中的寺庙和清脆的钟声,营造出一种宁静祥和的氛围,暗示了与世隔绝的修行之地。
“石梁邀屡度,始见青松林”描述了越过石桥多次后,终于见到一片苍翠的松树林,这一转折不仅丰富了画面的层次,也象征着经过艰难跋涉后的收获与喜悦。随后,“谷口未斜日,数峰生夕阴”描绘了傍晚时分,山谷出口处夕阳未落,远处几座山峰已笼罩在夜幕初降的阴影之中,营造了一种时间流逝、自然更迭的意境。
“凄风薄乔木,万窍作龙吟”一句通过描写微风吹拂高大树木的声音,仿佛千百个洞穴同时发出龙的吟唱,进一步渲染了山林间的静谧与神秘。最后,“摩挲绿苔石,书此慰幽寻”表达了诗人触摸着长满绿苔的石头,写下这些文字来慰藉自己内心对自然的探寻与感悟,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精神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天台山中景色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深刻感悟和对精神世界的探索,充满了哲理意味和审美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