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漪吹鳞动轻澜,桃蹊李径葩未残
出处:《奉皇姊大长公主命题展子虔游春图卷》
元 · 冯子振
春漪吹鳞动轻澜,桃蹊李径葩未残。
红桥瘦影迷远近,缓勒仰面何人看。
高岩下谷韶景媚,瑟瑟芳菲韵纤细。
层青峻碧草树腾,照野氍毹摊绣被。
李唐岁月脚底参,杨隋能事笔不惭。
东风晴陌苕复颖,浓绿正要君停骖。
红桥瘦影迷远近,缓勒仰面何人看。
高岩下谷韶景媚,瑟瑟芳菲韵纤细。
层青峻碧草树腾,照野氍毹摊绣被。
李唐岁月脚底参,杨隋能事笔不惭。
东风晴陌苕复颖,浓绿正要君停骖。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春日游春画卷。开篇“春漪吹鳞动轻澜”,以细腻之笔描绘了春水微波荡漾,鱼儿戏水的生动景象,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活力。“桃蹊李径葩未残”则进一步点明了春意未尽,桃花李花依然绽放的美景。
接着,“红桥瘦影迷远近,缓勒仰面何人看”两句,通过红桥倒映在水面的瘦影,以及行人缓缓驻足欣赏的场景,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富有诗意的氛围。诗人巧妙地运用了视觉与听觉的对比,使得画面更加立体,情感更为丰富。
“高岩下谷韶景媚,瑟瑟芳菲韵纤细”描绘了山岩之下,谷地之中,春光明媚,芳草萋萋,花香四溢的景象。诗人通过“瑟瑟”一词,不仅形容了草木的轻柔,也暗示了春风吹拂下的生机勃勃。
“层青峻碧草树腾,照野氍毹摊绣被”则将视线拉高,展现了一片层峦叠嶂,碧草如茵的壮丽景色。阳光洒落,仿佛为大地铺上了一层金色的绣被,既壮观又温馨。
“李唐岁月脚底参,杨隋能事笔不惭”两句,巧妙地将历史与自然景观相融合,表达了对过往时代的追忆和对自然美景的赞叹。诗人通过“李唐”、“杨隋”这样的历史符号,暗示了时间的流转与自然永恒的主题。
最后,“东风晴陌苕复颖,浓绿正要君停骖”以东风拂过晴朗的道路,绿意盎然的景象,邀请读者或观者驻足欣赏,享受这份宁静与美好。整首诗通过对春日景色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和赞美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