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宿草曾经春露早,寒林已见朔风催全文

宿草曾经春露早,寒林已见朔风催

明 · 释函是
万里秋深松柏哀,几人于此重徘徊。
入帘西日四山暮,极目长天独雁来。
宿草曾经春露早,寒林已见朔风催
川原一往成今昔,谁向峰头数劫灰。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深秋时节,万里长空下松柏哀伤的景象,渲染了一种悲凉的氛围。诗人站在双镜楼上,徘徊于这凄清的景色中,感受着时间的流转与生命的无常。

“万里秋深松柏哀”,开篇即以“万里”、“秋深”、“松柏哀”三词,勾勒出一幅辽阔而肃穆的画面,松柏在深秋的寒风中显得格外苍老,仿佛在诉说着岁月的无情。“几人于此重徘徊”,诗人似乎在自问,又有几人能在这深秋的哀愁中,再次驻足,品味这份孤独与沉思?

“入帘西日四山暮,极目长天独雁来”,夕阳西下,四面群山笼罩在暮色之中,诗人放眼望去,只见一只孤雁独自飞过长空,这一幕既壮丽又孤独,象征着人生的漂泊与寂寞。雁过留声,却无人倾听,只有那遥远的回音,在空旷的天地间回荡。

“宿草曾经春露早,寒林已见朔风催”,诗人回忆起往昔春天的生机与活力,与眼前的萧瑟形成鲜明对比。春草虽早,但终将枯萎;寒林虽冷,却也迎来了凛冽的北风。这不仅是自然界的更迭,也是对生命短暂与无常的感慨。

“川原一往成今昔,谁向峰头数劫灰”,最后两句将视角拉远,从个人的情感升华到对宇宙万物的思考。川流不息的河水见证了无数的变迁,如今的一切都将成为历史的尘埃。面对这样的宏大主题,诗人不禁发问:在那遥远的山峰之巅,又有谁能数得清,经历了多少个轮回的沧桑?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深刻的哲理思考,展现了诗人对生命、时间、自然与宇宙关系的深刻感悟,既有对个体命运的哀叹,也有对宇宙真理的探索,情感丰富,意境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