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受一切法,乃簉预流众
出处:《诵金刚经满二藏偶作》
宋 · 葛胜仲
我诵大智度,非疾无日空。
铜炉海岸香,亦复充净供。
积数向洛叉,而实未尝诵。
凡诸有为法,实如幻泡梦。
一字本不立,况有千百颂。
不受一切法,乃簉预流众。
于法有所得,十八成不共。
妙理端会心,筌蹄那复用。
铜炉海岸香,亦复充净供。
积数向洛叉,而实未尝诵。
凡诸有为法,实如幻泡梦。
一字本不立,况有千百颂。
不受一切法,乃簉预流众。
于法有所得,十八成不共。
妙理端会心,筌蹄那复用。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葛胜仲所作的《诵金刚经满二藏偶作》。全诗以诵读《金刚经》为线索,表达了对佛法深奥哲理的探索与理解。
首句“我诵大智度,非疾无日空”,诗人自述诵读《金刚经》,并非急于求成,而是持之以恒,日积月累。接着,“铜炉海岸香,亦复充净供”描绘了诵经时的氛围,香烟缭绕,清净庄严,象征着内心的净化与修行的虔诚。
“积数向洛叉,而实未尝诵”则体现了诗人对佛法的深入理解,认为真正的修行在于心而非形式,即使没有实际诵读,内心已有所得。接下来的“凡诸有为法,实如幻泡梦”进一步阐述了佛教中关于世间万物皆为空幻的观点,强调一切现象都是虚妄不实的。
“一字本不立,况有千百颂”指出佛法的精髓在于其内在的智慧,而非文字表面的堆砌。最后,“不受一切法,乃簉预流众。于法有所得,十八成不共。妙理端会心,筌蹄那复用”表达了诗人对于佛法的深刻领悟,认为真正的修行者不应被外在的法相所束缚,而应直指内心,领悟佛法的真谛,达到超脱世俗的境界。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和深刻的哲思,展现了诗人对佛法的独到见解和修行的境界,体现了宋代理学与佛教思想的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