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愿言捐何肉,终岁奉清净全文

愿言捐何肉,终岁奉清净

我如东郊马,攲侧甘瘦病。
今晨举足轻,起行得幽胜。
抚窗唤懒融,槁面初出定。
眼中无长物,坐久炉烟正。
门前几乌帽,来往送朝暝。
岂知帽影边,有地白日静。
宝阁阴肃肃,童子色不令。
年来惜违人,一笑取归径。
愿言捐何肉,终岁奉清净
檐铎岂印吾,出门有馀听。

注释

东郊:郊外。
攲侧:倾斜。
甘瘦病:甘心忍受病弱。
幽胜:幽静优美的地方。
懒融:懒散的心情。
槁面:憔悴的脸色。
长物:多余的东西。
炉烟:炉火的烟雾。
乌帽:黑色的帽子。
白日静:安静的白天。
宝阁:华丽的阁楼。
童子色不令:童子面色严肃。
违人:违背、错过与人相处的机会。
一笑:微笑。
捐何肉:舍弃世俗的欲望。
清净:清静无欲的生活。
檐铎:屋檐下的铃铛。
馀听:剩余的听觉感受。

翻译

我如同东郊的马匹,倾斜着身躯甘愿承受病痛。
今早起身轻盈,行走于清幽之地。
抚摸窗户唤醒慵懒的心,憔悴的脸庞刚从沉睡中清醒。
眼中空无他物,坐久了只觉炉火袅袅。
门前多顶乌帽,他们来去穿梭在早晚之间。
哪知在帽影之外,有一片静谧的白昼。
华丽的阁楼阴暗深沉,童子神色庄重。
近年来珍惜每一次与人的相聚,微笑着踏上归途。
我愿意舍弃尘世的纷扰,整年过着清净的生活。
屋檐下的铃铛声难道能印证我的心意?出门后仍有余音缭绕。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陈与义的《游慧林寺以三峡炎蒸定有无为韵得定字》,描绘了诗人夏日游寺的经历和心境。首句“我如东郊马,攲侧甘瘦病”以马自比,形象地表达了诗人身体不适但仍渴望外出寻幽探胜的心情。接着,“今晨举足轻,起行得幽胜”写出了诗人早晨起来后步履轻盈,感受到环境的清幽宜人。

“抚窗唤懒融,槁面初出定”描绘诗人唤醒沉睡的心境,枯槁的面容在初升的阳光中逐渐恢复生气。“眼中无长物,坐久炉烟正”则写出诗人专注于内心,对外界事物视而不见,只有炉火的烟雾在眼前缭绕。

“门前几乌帽,来往送朝暝”描绘了寺前常有人来往,帽子的影子在门前移动,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岂知帽影边,有地白日静”进一步强调了寺内环境的宁静,即使是忙碌的人们也无法打破这份静谧。

“宝阁阴肃肃,童子色不令”写诗人步入宝阁,感受到阴凉肃穆的气氛,童子的神色也显得庄重。“年来惜违人,一笑取归径”表达了诗人对人世纷扰的感慨,希望能在此处找到片刻的宁静,决定暂时避开尘世。

最后两句“愿言捐何肉,终岁奉清净”表达了诗人愿意舍弃世俗的欲望,过上清净的生活。结尾“檐铎岂印吾,出门有馀听”则以檐下的铃声作结,暗示即使离开,寺中的宁静仍能留在心中。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游寺时的心路历程,以及对超脱尘世、追求内心的向往。

诗句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