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篱菊清香须把酒,京尘红涨不缁衣全文

篱菊清香须把酒,京尘红涨不缁衣

宋末元初 · 方一夔
散仙自在步如飞,络脑黄金不受羁。
篱菊清香须把酒,京尘红涨不缁衣
倚楼看剑浮名逼,闭户寻诗过客稀。
水击枪榆俱有得,不妨着我子陵矶。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自由自在、超脱世俗的隐士形象,通过对他的生活细节和内心世界的细腻刻画,展现了他与世无争、追求精神自由的生活态度。

首联“散仙自在步如飞,络脑黄金不受羁”,以“散仙”自喻,表达了诗人超凡脱俗、不受束缚的精神状态。他如同仙人般自由自在地行走,步伐轻盈如飞,象征着心灵的解放和对物质欲望的超越。同时,“络脑黄金不受羁”则进一步强调了他对物质的淡泊,即使拥有珍贵的黄金装饰,也不愿被世俗的枷锁所束缚,展现出一种超然物外的境界。

颔联“篱菊清香须把酒,京尘红涨不缁衣”,通过对比城市与自然的景象,表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向往和对繁华都市生活的疏离。篱笆旁的菊花散发着清新的香气,诗人需要饮酒来品味这份宁静与美好;而京城的尘嚣与红尘,虽然繁华,却无法染黑他的衣裳,暗示了诗人内心的纯净与超脱。

颈联“倚楼看剑浮名逼,闭户寻诗过客稀”,描绘了诗人独处时的状态。倚靠在楼阁上,手持宝剑,似乎是在面对外界的虚名浮利,但内心却保持着平静,不为名利所动。闭门读书、作诗,享受孤独的乐趣,过客稀少,更显出诗人对宁静生活的追求和对世俗交往的淡漠。

尾联“水击枪榆俱有得,不妨着我子陵矶”,以“水击枪榆”的比喻,象征着诗人无论身处何种环境,都能有所收获,保持内心的平和与满足。引用子陵矶的故事,进一步强调了诗人对自然山水的亲近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希望能在自然中找到心灵的归宿。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意象和深刻的哲理,展现了诗人对自由、自然和精神追求的深刻思考,以及对世俗生活的超脱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