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园三径久已荒,东邻西舍浑相忘
读书窗前爱松绿,日夜望松高过屋。
萧条兵火二十年,有梦不到家山前。
长林大谷化荆棘,苍松久作爨下烟。
朅来之官向吴会,松树童童偃华盖。
官曹白日困簿书,客邸清宵听竽籁。
故园三径久已荒,东邻西舍浑相忘。
昔时遗老无一在,颓垣碧草如人长。
三年坐啸长松下,神武门高冠好挂。
买舟载取明月归,更写苍松入图画。
人生出处非偶然,问君宦游今几年。
青云得志自可乐,白头归乡也不恶。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名为杜郎的官员在任职吴会期间的生活与心境,以及他对故乡和自然的深深眷恋。诗中以“松”为线索,贯穿了杜郎从早年的学习种植徂徕松,到后来官场的忙碌与对自然的向往,再到最终的归隐之意。
首句“杜郎家住淮水东”,点明了杜郎的出身地,位于淮水之东。接着“早年学种徂徕松”表明了他年轻时的学习经历,对自然的热爱通过种植松树得以体现。诗人通过“读书窗前爱松绿,日夜望松高过屋”这两句,细腻地描绘了杜郎对松树的喜爱之情,以及他对松树成长的期待。
然而,“萧条兵火二十年,有梦不到家山前”两句,揭示了战争带来的破坏与离散,杜郎虽有思乡之梦,却难以实现。接着“长林大谷化荆棘,苍松久作爨下烟”描述了战后环境的荒凉,松树也未能幸免于难,被砍伐用于生火。
“朅来之官向吴会,松树童童偃华盖”转而描写杜郎任职吴会的情景,松树在他官署前生长茂盛,仿佛华盖一般。然而,官场的忙碌与文书工作使他感到困顿,夜晚则在客邸中倾听自然的声音,寻求心灵的慰藉。
“故园三径久已荒,东邻西舍浑相忘”表达了杜郎对故乡的思念,以及与周围环境的疏远感。接下来“昔时遗老无一在,颓垣碧草如人长”进一步强调了时间的流逝与人事的变迁,昔日的老人已不在,只剩下荒废的墙垣和茂盛的野草。
“三年坐啸长松下,神武门高冠好挂”描绘了杜郎在官任上的生活状态,虽然身处官场,但内心渴望回归自然。最后“买舟载取明月归,更写苍松入图画”表达了他想要辞官归隐,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愿望。诗人通过这幅画面,展现了杜郎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人生出处非偶然,问君宦游今几年”提出了对人生选择的思考,询问杜郎在官场的岁月。最后“青云得志自可乐,白头归乡也不恶”总结了两种不同的人生路径,既肯定了追求功名的快乐,也赞美了回归田园的平和。
整首诗通过对杜郎个人经历的描绘,展现了其对自然的热爱、对家乡的思念以及对官场生活的反思,同时也表达了对归隐生活的向往。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情感表达,展现了作者对杜郎复杂心境的理解与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