懒求郡印缘何事,曾忝西垣侍从臣
出处:《幕次闲吟 其四》
宋 · 王禹称
六里山中谪宦身,归来无路掌丝纶。
阶前不见朱衣吏,堂上空辞白发亲。
月入可堪茶作俸,雨多还怯桂为薪。
懒求郡印缘何事,曾忝西垣侍从臣。
阶前不见朱衣吏,堂上空辞白发亲。
月入可堪茶作俸,雨多还怯桂为薪。
懒求郡印缘何事,曾忝西垣侍从臣。
注释
谪宦身:被贬谪的官员身份。丝纶:古代官府文书。
朱衣吏:穿红袍的官员。
白发亲:年迈的亲人。
茶作俸:以茶代俸。
桂为薪:以桂木为柴薪。
郡印:郡守的印信,象征职位。
西垣:古代皇宫西门,这里指朝廷。
翻译
在六里山中被贬做官,回乡之路已断,手中只剩诗书信笺。阶前再无穿红袍的官员,厅堂之上只能向亲人辞别白发苍苍。
月光如银,却无法换作丰厚的俸禄,雨水频繁,又怕连桂木都难以作为薪柴。
我为何不再追求郡守之位?只因曾有幸在西垣侍奉过朝廷高官。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王禹偁的《幕次闲吟》之四。全诗通过对六里山中一位退隐官员生活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于官场生涯的一种超脱与淡然。
“六里山中谪宦身”表达了诗人选择远离尘嚣,隐居山中的决心。“归来无路掌丝纶”则暗示了这位官员虽然有意回到世俗,但却找不到回归的路径,手中只有编织用的丝线。
“阶前不见朱衣吏,堂上空辞白发亲”这两句描绘了一种凄凉的情景。朱衣吏通常指的是官员,而现在诗人家中的阶前再也看不到了昔日的官员来往,只有空洞无物的厅堂和年迈的亲人们。
“月入可堪茶作俸,雨多还怯桂为薪”则是对隐居生活的一种描写。在月光下,用简单的方式制作茶叶,而在雨水充沛时,连烧火取暖用的燃料也要选择适当的树枝。
“懒求郡印缘何事,曾忝西垣侍从臣”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往日官场生活的一种淡漠。懒求郡印意味着不再追逐权力,而“曾忝西垣侍从臣”则回忆起过去作为侍卫的经历,既有自嘲,也带有一丝自豪。
整首诗通过对隐居生活的描写和对官场往事的回忆,展现了诗人对于世俗与超脱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