艰食悬禾亩,苛征及苇江
出处:《奉和子华秋怀四首 其三》
宋末元初 · 陆文圭
痛饮消愁酒,愁城未肯降。
阴风吹北户,斜日上西窗。
艰食悬禾亩,苛征及苇江。
何曾入官府,深愧鹿门庞。
阴风吹北户,斜日上西窗。
艰食悬禾亩,苛征及苇江。
何曾入官府,深愧鹿门庞。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末期诗人陆文圭所作的《奉和子华秋怀四首》中的第三首。诗中表达了诗人面对社会困境时的愁苦与无奈之情。
首句“痛饮消愁酒”直接揭示了诗人试图借酒浇愁的心态,然而“愁城未肯降”暗示了愁绪并未因饮酒而轻易消除,反而更加深重,如同一座难以攻破的坚固之城。接下来,“阴风吹北户,斜日上西窗”描绘了阴冷的环境,北风吹过门窗,夕阳却在西边窗户上洒下凄凉的余晖,寓示着诗人内心的孤寂和外界环境的压抑。
“艰食悬禾亩,苛征及苇江”两句反映了社会现实的困苦,粮食匮乏,赋税严苛,连江边的芦苇都未能幸免。诗人借此表达了对民生疾苦的深切关注和对统治者的不满。
最后两句“何曾入官府,深愧鹿门庞”表达了诗人从未真正踏入官场,但内心却深感愧疚,仿佛自己也成了像庞德公那样隐居不仕的人。这既是对自身选择的反思,也是对社会现实的无奈妥协。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个人的愁绪为切入点,展现了社会的动荡不安,以及诗人对于理想与现实之间矛盾的深深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