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日清樽欺白发,十年为客负黄花
出处:《九日寄秦觏》
宋 · 陈师道
疾风回雨水明霞,沙步丛祠欲莫鸦。
九日清樽欺白发,十年为客负黄花。
登高怀远心如在,向老逢辰意有加。
淮海少年天下士,独能无地落乌纱。
九日清樽欺白发,十年为客负黄花。
登高怀远心如在,向老逢辰意有加。
淮海少年天下士,独能无地落乌纱。
拼音版原文
注释
九日:指农历九月九日重阳节。秦觏(gòu):作者的年轻朋友,著名词人秦观的弟弟。
明:明净。
沙步:水边可以系船供人上下的地方。
丛祠:草木丛生处的祠庙。
清尊:酒杯。
欺白发:指年老易醉。
负:辜负。
心如在:一颗心如同在你身边。
意有加:感慨更多。
淮海少年:指秦觏。
乌纱:指帽子。
“九日落帽”是重阳登高的典故(见赏析部分)。
翻译
一阵疾风把雨云吹垮,明净的江面上飘着绚丽的晚霞。我舟泊岸边,系好了船缆,只见树丛中的祠庙周围,飞旋著一群群求栖的乌鸦。九月九日重阳节已到,但自己因年老体衰已经不胜饮酒了。十年在外为客真是辜负了故园的菊花。
但登高怀远的兴味还在,人到老年,每逢节日良辰时更是加倍的感慨。
呵,像你秦觏这样的少年豪俊之士步此时岂能不结伴登高、饮酒戏耍?狂写风吹落帽那样的诗篇,定能胜过那孙盛、孟嘉!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陈师道的《九日寄秦觏》,描绘了秋日重阳节的景象和诗人的情感。首句"疾风回雨水明霞",通过疾风、雨水、明霞的描绘,展现出一幅雨后天晴、霞光万道的画面,富有动态感。接下来的"沙步丛祠欲莫鸦",则描绘了祠堂边的沙路上,傍晚时分乌鸦归巢的宁静场景。
"九日清樽欺白发",诗人感慨岁月匆匆,自己已届中年,面对清酒,不禁感叹时光易逝。"十年为客负黄花",表达了诗人长期在外漂泊,未能尽享重阳赏菊之乐的遗憾。"登高怀远心如在,向老逢辰意有加",写出了诗人虽然身在远方,但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并未减少,反而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更加强烈。
最后两句"淮海少年天下士,独能无地落乌纱",以淮海之地的才子自比,表达出一种豪迈而又无奈的情绪,暗示自己才华出众,却无法改变漂泊的命运,只能任由乌纱帽(官帽)落地,寓含了仕途不顺的感慨。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深沉,语言质朴,展现了诗人对时光流逝、人生际遇的深刻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