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非求宫律高,不务文字奇全文

非求宫律高,不务文字奇

出处:《寄唐生
唐 · 白居易
贾谊哭时事,阮籍哭路岐。
唐生今亦哭,异代同其悲。
唐生者何人,五十寒且饥。
不悲口无食,不悲身无衣。
所悲忠与义,悲甚则哭之。
太尉击贼日,尚书叱盗时。
大夫死凶寇,谏议谪蛮夷。
每见如此事,声发涕辄随。
往往闻其风,俗士犹或非。
怜君头半白,其志竟不衰。
我亦君之徒,郁郁何所为。
不能发声哭,转作乐府诗。
篇篇无空文,句句必尽规。
功高虞人箴,痛甚骚人辞。
非求宫律高,不务文字奇
惟歌生民病,愿得天子知。
未得天子知,甘受时人嗤。
药良气味苦,琴澹音声稀。
不惧权豪怒,亦任亲朋议。
人竟无奈何,呼作狂男儿。
每逢群盗息,或遇云雾披。
但自高声歌,庶几天听卑。
歌哭虽异名,所感则同归。
寄君三十章,与君为哭词。

拼音版原文

jiǎshíshìruǎn

tángshēngjīndàitóngbēi

tángshēngzhěrénshíhánqiě

bēikǒushíbēishēn

suǒbēizhōngbēishènzhī

tàiwèizéishàngshūchìdàoshí

xiōngkòujiànzhémán

měijiànshìshēngzhésuí

wǎngwǎngwénfēngshìyóuhuòfēi

liánjūntóubànbáizhìjìngshuāi

jūnzhīsuǒwèi

néngshēngzhuǎnzuòshī

piānpiānkōngwénjìnguī

gōnggāorénzhēntòngshènsāorén

fēiqiúgōnggāowén

wéishēngmínbìngyuàntiānzhī

wèitiānzhīgānshòushírénchī

yàoliángwèiqíndànyīnshēng

quánháorènqīnpéng

rénjìngnàizuòkuángnánér

měiféngqúndàohuòyún

dàngāoshēngshùtiāntīngbēi

suīmíngsuǒgǎntóngguī

jūnsānshízhāngjūnwèi

注释

①转:反转过来。

翻译

贾谊为时事哭泣,阮籍因歧路而悲叹。
如今唐生也在哭,虽然时代不同,却同样感到悲哀。
唐生是何许人也,五十岁仍受寒冷饥饿之苦。
他不悲伤没有食物,不悲伤没有衣服。
他悲伤的是忠诚与道义,悲伤至极便放声痛哭。
太尉抗击贼寇的日子,尚书呵斥盗贼的时候。
大夫为凶悍的敌人而死,谏议大夫被贬到边远之地。
每当看到这样的事情,他发声哭泣,眼泪随之落下。
常常听到他的事迹,世俗之人还有些非议。
怜悯你的头发已半白,但你的志向始终不减。
我也和你一样,内心郁闷不知所措。
不能放声痛哭,只能转作乐府诗来抒发。
每一篇都没有空洞的言辞,每一句都必定直指规则。
功绩高于虞人的箴言,痛苦胜过骚人的辞章。
并非追求音乐的高雅,也不致力于文字的奇特。
只歌唱人民的疾苦,希望天子能知晓。
即使未得天子知晓,甘愿承受世人的嘲笑。
良药虽苦利于病,淡雅的琴声虽稀却动人心弦。
不惧权贵的愤怒,也任凭亲友的议论。
人们终究无可奈何,只称他是狂放的男子。
每当盗贼平息,或遇到云雾缭绕之时。
他只是高声歌唱,希望能引起上天的注意。
歌唱与哭泣虽然名字不同,所引发的情感却是相通的。
赠你三十首诗,作为我们的哭泣之词。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的作品,名为《寄唐生》。诗中流露出作者深沉的忧虑和对忠义之士的同情。

开篇即以贾谊、阮籍两位古时哭泣时事之人为引,表明自己与他们共鸣同悲,共同哀叹时世之不幸。唐生,指的是诗中提及的一个五十岁饥寒交迫的士人,他所悲不是个人生活上的困顿,而是忠义两失,国事糜烂。

接着,诗人描述了大夫在国家危难时挺身而出,谏议蛮夷,却往往遭到世人的非议。每当看到这样的事件,诗人的心中充满了悲痛,甚至无法抑制自己的哭声。然而,这种忠诚的行为常常被世人所不屑一顾。

在后文中,白居易表达了自己作为唐生的门徒,内心的郁结和无奈。他虽然不能像古人那样以哭泣来发泄自己的情感,却通过创作乐府诗来表达自己的忧愤。这些诗篇句句都蕴含着深刻的规律,不求华丽的辞藻,只愿能触动天子的心。

诗中还提到,尽管自己的作品如同苦药难以入口,琴声凄凉孤寂,但他并不畏惧权贵之怒,也不在乎亲朋好友的议论。面对世态炎凉,他宁愿像一个狂放不羁的人,高声歌唱,希望天听见自己的声音。

最后,诗人将自己三十章的作品寄给唐生,与他共作哭词,表达了共同的悲痛和忧虑。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白居易对社会现实深切的关怀和对忠义之士深深的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