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文藻空山常照眼,肝肠劫火岂成灰全文

文藻空山常照眼,肝肠劫火岂成灰

出处:《挽王蔗芗明四首
清 · 陈柄德
淩云妙笔制心裁,香案趋班跻上台。
文藻空山常照眼,肝肠劫火岂成灰
枯桐入灶枉留尾,玄鹤升天不复胎。
抛我衰残徒吊影,八哀咏罢更添哀。

鉴赏

这首挽诗《挽王蔗芗明四首(其三)》由清代诗人陈柄德所作,表达了对逝者的深切缅怀与哀悼之情。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象征手法,展现了诗人对逝者才华、品德以及生命意义的深刻思考。

首句“凌云妙笔制心裁”,以“凌云”形容笔力高超,暗示逝者在文学艺术上的卓越成就。“香案趋班跻上台”则通过官场场景的描绘,象征逝者在社会地位上的提升与成就。这两句开篇即高度赞扬了逝者的才华与人生轨迹。

“文藻空山常照眼,肝肠劫火岂成灰”两句,进一步赞美逝者作品的光芒与内心情感的坚韧。即使经历了人生的种种磨难,逝者的精神与作品依然熠熠生辉,永不消逝。

“枯桐入灶枉留尾,玄鹤升天不复胎”运用了两个典故,一是“枯桐入灶”,比喻才华被埋没;二是“玄鹤升天”,象征灵魂的解脱与超越。这两句表达了对逝者才华未能充分施展的遗憾,以及对其灵魂得以解脱的慰藉。

最后,“抛我衰残徒吊影,八哀咏罢更添哀”点明了诗人自身的哀伤与孤独感。在失去挚友后,诗人只能独自面对岁月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这种哀伤之情在吟诵完悼念之作后更加深重。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凝练,通过对逝者才华、品德及生命意义的赞美与哀悼,展现了深厚的人文关怀与对生命价值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