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无柳影含彭泽,别有花光胜武陵
出处:《寄天台王鍊师兼呈邑宰》
宋 · 张日损
百里凄清古县城,阮郎陶令自相应。
非无柳影含彭泽,别有花光胜武陵。
闲醉想同莎外石,冷吟知共夜深灯。
红尘未得寻高兴,心过青山第几层。
非无柳影含彭泽,别有花光胜武陵。
闲醉想同莎外石,冷吟知共夜深灯。
红尘未得寻高兴,心过青山第几层。
注释
凄清:形容环境冷清、寂静。阮郎:泛指才子,此处可能暗指陶渊明。
彭泽:陶渊明曾任彭泽县令,后以彭泽代指他的隐居生活。
武陵:源自陶渊明《桃花源记》中的桃花源,象征理想中的宁静之地。
莎外石:莎草丛中的石头,象征自然与宁静。
红尘:指世俗社会,繁华纷扰。
高兴:此处指心灵的满足和快乐。
心过:心向往,超越。
第几层:暗示山的层次,也象征人生的境界。
翻译
百里之外的古城,笼罩在凄凉的氛围中,阮郎和陶令的灵魂在此共鸣。这里并非没有像陶渊明笔下的柳树,还有胜过武陵桃花的美景。
在闲暇的醉酒中,我想象自己与莎草边的石头相伴,深夜的灯光下独自吟唱。
身处红尘未能找到真正的快乐,我的心渴望越过层层青山,寻找那份欢愉。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超脱红尘、隐逸山林的生活状态。开篇“百里凄清古县城,阮郎陶令自相应”两句,以简洁的笔触勾勒出一个古老县城的宁静与孤寂,阮籍和陶渊明都是历史上有名的隐逸,这里的提及似乎在暗示诗人对于这种生活的向往。“非无柳影含彭泽,别有花光胜武陵”则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于新居所在地理之美的赞赏。
“闲醉想同莎外石,冷吟知共夜深灯”两句透露出诗人的悠然心境,他在闲适中思考着与古人隐逸者的心灵相通,夜深时分独自吟咏,显得十分宁静和超脱。
最后,“红尘未得寻高兴,心过青山第几层”则表达了诗人对于世俗纷争的淡然,以及对高远境界的追求。整首诗通过对自然之美与隐逸生活之美的描绘,展现了诗人超脱尘世、向往高洁的心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