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伤惓心目,无告哀残癃
出处:《支那有一士赠宋平子》
清 · 吴保初
支那有一士,韬迹居越东。
抗志稀纯素,笃性秉渊冲。
意旷九州外,神游三代中。
如伤惓心目,无告哀残癃。
一夫苟不获,丛疚在厥躬。
陈词就重华,问道访崆洞。
著书累万言,吾道终未穷。
哲人不偶世,至论无污隆。
岂惟跻小康,将以致大同。
挟策献太平,畴能识王通。
抱玉贵善藏,活国徯良工。
感子他山意,错石资磨砻。
已矣吾何悲,矫首咨鸿濛。
抗志稀纯素,笃性秉渊冲。
意旷九州外,神游三代中。
如伤惓心目,无告哀残癃。
一夫苟不获,丛疚在厥躬。
陈词就重华,问道访崆洞。
著书累万言,吾道终未穷。
哲人不偶世,至论无污隆。
岂惟跻小康,将以致大同。
挟策献太平,畴能识王通。
抱玉贵善藏,活国徯良工。
感子他山意,错石资磨砻。
已矣吾何悲,矫首咨鸿濛。
鉴赏
这首清代吴保初的《支那有一士赠宋平子》描绘了一位隐居越东的士人,他志向高洁,品性深沉,心怀天下却超然物外。他向往古代盛世,如同伤怀于世事不公,却又坚守理想,向舜帝陈说自己的见解,寻求真理。他著书立说,虽历经困厄,但对大道的追求从未止息,认为自己的理念不仅有助于社会进步,更是指向大同的理想社会。他希望能将自己的智慧献给太平盛世,但忧虑世人未能理解。诗人感慨宋平子的知遇之恩,将自己比作美玉,期待有良匠来雕琢打磨。最后,诗人表达出对未来的期望,尽管身处困境,仍仰望苍穹,坚韧不屈。整首诗赞美了士人的高尚情操和执着追求,体现了清代理想主义的精神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