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恩殊未报,不敢赋归欤
出处:《吏隐宜春郡诗十首 其十》
宋 · 祖无择
吏隐宜春郡,素飧诚有馀。
政声惭遂霸,文藻谢严徐。
使节分铜虎,仙庐秘石渠。
君恩殊未报,不敢赋归欤。
政声惭遂霸,文藻谢严徐。
使节分铜虎,仙庐秘石渠。
君恩殊未报,不敢赋归欤。
注释
吏:官员。隐:隐居。
宜春郡:地名,古代郡名。
素飧:朴素的饭菜。
馀:充足。
政声:政治声誉。
霸:指强大的政治影响力。
文藻:文章才情。
严徐:可能是历史上以文章著名的两个人物。
使节:使者或出使的官员。
铜虎:古代象征权力的铜制符印。
仙庐:神仙或高人居住的地方。
石渠:可能指皇家藏书之处。
君恩:皇上的恩惠。
报:回报。
赋归欤:表达归乡之意,出自《诗经》。
翻译
官吏隐居在宜春郡,朴素的饭菜实在丰富。政绩虽不及霸业,文章才华逊于严徐。
出使的符节分掌铜虎符,仙人的居所隐藏着石渠秘事。
皇上的恩德尚未报答,我怎敢轻易言归。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祖无择所作的《吏隐宜春郡诗十首》中的第十首。诗中表达了作者在宜春郡为官的经历和感慨。"吏隐"一词,寓含了作者以官吏的身份过着隐逸的生活,体现出他对仕途与隐逸之间关系的微妙处理。"素飧诚有馀",意指虽然生活简朴,但内心感到满足,表达了对朴素生活的认同。
"政声惭遂霸",诗人谦虚地表示自己的政绩虽不足以称霸,但仍尽力而为。"文藻谢严徐",则暗指自己在文学才华上无法与严氏(严子陵)或徐氏(徐霞客)这样的大家相比,流露出对前贤的敬仰。
"使节分铜虎,仙庐秘石渠",描绘了官职的象征物和宜春郡的自然景观,暗示了诗人在此地的公务与山水之间的交融。
最后两句"君恩殊未报,不敢赋归欤",表达了诗人对皇恩未报的深深感激,以及对自己未能尽职尽责的自省,流露出对继续为官的忠诚和责任感,而不是轻易言归。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真挚,既有对官场生活的感慨,又有对个人才情的自谦,体现了诗人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对职责的坚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