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万古青天在,三年白骨多全文

万古青天在,三年白骨多

出处:《写愤四首 其二
宋末元初 · 郑思肖
未能归赵璧,我不厌干戈。
万古青天在,三年白骨多
春风仍岁月,世界自山河。
宁忍委国难,飞身入薜萝。

鉴赏

这首诗是宋末元初诗人郑思肖所作的《写愤四首》中的第二首。诗中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危难的深切忧虑和愤慨之情。

首句“未能归赵璧”,借用赵璧的典故,暗喻国家的珍宝(象征国家的尊严和财富)未能得到妥善保护,暗示了国家处于危亡之中。接着,“我不厌干戈”一句,表明诗人不惧战争,愿意为国家的安危而战,展现了他强烈的爱国情怀。

“万古青天在,三年白骨多”两句形成鲜明对比,上句赞美天空永恒不变,象征着时间的长河与历史的延续;下句描述战争带来的惨烈景象,无数生命在短短三年内化为白骨,揭示了战争的残酷与无情。这种对比强烈地表达了诗人对战争给人民带来深重苦难的痛心。

“春风仍岁月,世界自山河”两句转而描绘自然界的美好与世界的广阔,与前文的战争场景形成对照,暗示尽管人间充满战火,但自然依旧美丽,世界依然存在。这既是对自然之美的赞叹,也是对人类社会能够超越战争、重建和平的希望。

最后,“宁忍委国难,飞身入薜萝”表达了诗人宁愿牺牲自己,也不愿放弃对国家的忠诚与希望。他选择遁入山林,隐居避世,但内心仍怀揣着对国家未来的憧憬和期待,不愿放弃对和平的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比、象征等手法,深刻反映了诗人面对国家危难时的复杂情感,既有对战争的愤怒与无奈,也有对国家未来的坚定信念和对和平的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