岂不闻雍陶开笼放白鹇,凉月满天归思促
出处:《帘前鸟》
明 · 黄淮
帘前鸟,鸣何悲。
昔日曾同鸾鹤侣,灵景光中刷羽仪。
饥食紫云英,渴饮瑶池水。
有时发雅音,仙韶合宫徵。
身被五采章,嘘吸成文理。
飞飞长绕蕊珠宫,胡为误落樊笼里。
樊笼一已闭,岁月何悠悠。
饥渴不复顾,愁思无时休。
岂不闻雍陶开笼放白鹇,凉月满天归思促。
何当释此鸟,纵意投林麓。
卑不愿逐鹪鹩,高不愿随黄鹄。
桑麻蔽野绿盈畴,处处春风啼布谷。
昔日曾同鸾鹤侣,灵景光中刷羽仪。
饥食紫云英,渴饮瑶池水。
有时发雅音,仙韶合宫徵。
身被五采章,嘘吸成文理。
飞飞长绕蕊珠宫,胡为误落樊笼里。
樊笼一已闭,岁月何悠悠。
饥渴不复顾,愁思无时休。
岂不闻雍陶开笼放白鹇,凉月满天归思促。
何当释此鸟,纵意投林麓。
卑不愿逐鹪鹩,高不愿随黄鹄。
桑麻蔽野绿盈畴,处处春风啼布谷。
鉴赏
这首明代诗人黄淮的《帘前鸟》描绘了一只被困在帘前的鸟,其悲鸣之声引人同情。诗中通过对比鸟儿昔日与鸾鹤为伴的神仙生活,如在灵光中展示华美的羽毛,享用紫云英和瑶池水,发出宛如仙乐的鸣叫,形象地展现了鸟儿对自由的向往和现实困境的无奈。
“身被五采章,嘘吸成文理”描绘了鸟儿的美丽外表和内在的优雅气质,然而“胡为误落樊笼里”表达了对陷入世俗束缚的遗憾。接下来,诗人借用雍陶释放白鹇的典故,表达对解救这只鸟的渴望,希望它能回归自然,不受囚禁之苦。
“卑不愿逐鹪鹩,高不愿随黄鹄”揭示了鸟儿的志向,不愿像鹪鹩般小有所得,也不愿像黄鹄般追求高位,而是希望能自在地生活在田野间,享受春风吹过布谷鸟啼叫的田园生活。整首诗以鸟的视角,寓言性地表达了对自由、宁静生活的向往,以及对束缚的批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