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道已非生死流,极知心外更何求
出处:《道院述怀二首 其一》
宋 · 陆游
学道已非生死流,极知心外更何求。
理穷性尽命亦至,气住神全形自留。
大药一炉真度世,孤桐三尺可忘忧。
故人怪我归来晚,太华峰头又素秋。
理穷性尽命亦至,气住神全形自留。
大药一炉真度世,孤桐三尺可忘忧。
故人怪我归来晚,太华峰头又素秋。
注释
学道:修炼道术。生死流:生死轮回。
极知:深悟。
心外:内心之外。
更何求:不再有任何追求。
理穷:道理透彻。
性尽:本性完全领悟。
命亦至:生命的意义也达到。
气住:气息稳定。
神全:精神饱满。
形自留:形体自然留存。
大药:比喻修炼的成果或灵丹妙药。
真度世:真正救世。
孤桐:象征高洁的品质或孤独的坚守。
忘忧:忘却忧虑。
故人:老朋友。
怪我:责怪我。
归来晚:回来得太晚。
太华峰头:华山之巅。
素秋:秋季的白色,象征清冷。
翻译
我已经不再追求生死的流转,深知内心之外再无他求。理解了道理,达到了本性,生命的意义也就随之而来,气息稳定,精神饱满,形体自然留存。
炼制的大药足以普度世人,三尺孤桐足以忘却忧虑。
老朋友责怪我归来的迟,此时华山之巅又到了秋高气爽的时节。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陆游的《道院述怀二首(其一)》。诗中,诗人表达了自己对修道的理解和追求。首句“学道已非生死流”表明他已经超越了生死的世俗观念,进入了一种超脱的精神境界。接着,“极知心外更何求”强调了他内心深处的满足,认为在精神层面已经没有其他追求。
“理穷性尽命亦至”进一步阐述,他认为通过深入理解道理,人性达到极致,生命的意义也随之实现。而“气住神全形自留”则描绘出一种内在的宁静与和谐,形体也因此得以保全。
“大药一炉真度世”运用象征手法,将道家修炼比作炼制能拯救世人的灵丹妙药,表达出诗人希望通过修道来济世救人的愿望。最后两句“孤桐三尺可忘忧”以孤桐自比,寓意即使身处简朴环境,也能忘却尘世忧虑,达到了忘我之境。
结尾“故人怪我归来晚,太华峰头又素秋”以友人惊讶于诗人归期之晚,以及太华山峰头又逢秋色,暗示了诗人修道时间之长以及他对自然的深深感悟,也流露出对尘世生活的淡淡怀念。
整体来看,这首诗展现了陆游在道院中深思人生、追求精神解脱的心境,以及他对于道法自然、济世情怀的执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