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云掩尽天如水,几朵秀吐秋芙蓉
出处:《题紫阳庵壁》
明 · 王政
高绾螺髻耸翠峰,飞崖泉落玉玲珑。
白云掩尽天如水,几朵秀吐秋芙蓉。
道人藏修结萝屋,当檐玉立千竿竹。
恍疑此地非人间,未信频来许尘躅。
白云掩尽天如水,几朵秀吐秋芙蓉。
道人藏修结萝屋,当檐玉立千竿竹。
恍疑此地非人间,未信频来许尘躅。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清幽脱俗的山中庵观景象。首句“高绾螺髻耸翠峰”,以螺髻比喻庵观之高耸,翠峰则暗示了周围环境的青葱与生机,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氛围。接着,“飞崖泉落玉玲珑”一句,通过“飞崖”和“玉玲珑”的形象,生动展现了泉水从悬崖峭壁间奔流而下的壮观景象,同时也赋予了这一自然景观以艺术美感。
“白云掩尽天如水,几朵秀吐秋芙蓉”两句,进一步渲染了庵观周围的宁静与美丽。白云覆盖,天空仿佛清澈的水面,而“几朵秀吐秋芙蓉”则以秋天的芙蓉花比喻庵观中的美好景致,既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暗含了对庵观内修行者生活的一种理想化描绘。
后半部分转向对庵观内部的描写。“道人藏修结萝屋,当檐玉立千竿竹”描绘了庵观内道人的生活场景,萝屋象征着简朴而充满自然气息的居住环境,千竿竹则寓意着道人修行的坚定与高洁。最后,“恍疑此地非人间,未信频来许尘躅”表达了诗人对庵观环境的赞叹与向往,认为这里远离尘嚣,仿佛是另一个世界,让人不禁怀疑自己是否真的身处人间。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庵观及其周围环境的细腻描绘,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美和精神生活的深刻感悟,以及对超脱世俗、追求内心平静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