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愿干戈息,无庸咏戍薇
出处:《除夕再用韵答仁近二首 其一》
宋末元初 · 方回
多公二十岁,筋力早衰微。
弃物犹残历,童心更美衣。
春光终古在,人事逐时非。
但愿干戈息,无庸咏戍薇。
弃物犹残历,童心更美衣。
春光终古在,人事逐时非。
但愿干戈息,无庸咏戍薇。
注释
多公:对诗中人物的尊称。二十岁:年龄差异。
筋力:体力和精力。
早:提前。
衰微:减弱、衰退。
弃物:被抛弃的东西。
犹:仍然。
残历:旧历书或过去的记录。
童心:保持孩子般的心境。
美衣:新奇的事物。
春光:春天的景色。
终古:永远、始终。
人事:人事变迁,指社会现象。
逐时非:随时间而改变。
但愿:只希望。
干戈:兵器,代指战争。
息:停止。
无庸:不必。
咏:吟唱。
戍薇:戍卒所食之野菜,比喻艰苦的生活。
翻译
他比众人年长二十岁,体力精力早已衰退。丢弃的事物如同旧历,他的童心却依然追求新奇。
春天的景色永恒不变,人事却随时间变迁。
只希望战争停止,无需再吟唱戍卒的艰辛。
鉴赏
这首诗是宋末元初的文学家方回所作,名为《除夕再用韵答仁近二首(其一)》。诗中流露出的意境和情感十分深刻,可以窥见诗人对时光流逝、人生易逝以及战争带来的苦难有着深切的体会。
"多公二十岁,筋力早衰微。弃物犹残历,童心更美衣。"
这四句描绘了年轻时期的诗人已经感受到青春的消逝和力量的减退,即使是儿时的玩具也已经破旧,但内心仍保有对美好事物的向往。这不仅是个人生命力的衰弱,也象征着一个时代的沧桑变化。
"春光终古在,人事逐时非。"
这一句表达了诗人对于时间永恒而人类活动短暂的感慨。春天的阳光似乎永远存在,但人们的生活和遭遇却是在不断地改变着。这不仅是对自然与人生无常的一种感悟,也反映出诗人对历史长河中个人命运的无力感。
"但愿干戈息,無庸咏戍薇。"
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的和平愿望,希望战争能够停止,不再有战事的忧虑。这不仅是诗人个人的心声,也是那个动荡年代下人们共同的心声。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个人生命、时代变迁以及战争苦难的深刻反思,展现了诗人内心的丰富情感和深邃思考,同时也寄寓着对和平美好生活的无限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