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风天末来,吹动海东月
出处:《舟行登观音岩用太白同人舟行韵》
清 · 魏之琇
长风天末来,吹动海东月。
挂席凌沧洲,扬旌发溟渤。
回望罗与浮,眇然青一发。
合沓重山中,林峦互出没。
崒嵂千仞岩,横空豁天骨。
舍棹穷云根,攀跻势超忽。
俯视临沧江,逝波无时歇。
便欲乘丹梯,振衣入瑶阙。
挂席凌沧洲,扬旌发溟渤。
回望罗与浮,眇然青一发。
合沓重山中,林峦互出没。
崒嵂千仞岩,横空豁天骨。
舍棹穷云根,攀跻势超忽。
俯视临沧江,逝波无时歇。
便欲乘丹梯,振衣入瑶阙。
鉴赏
这首清代诗人魏之琇的《舟行登观音岩用太白同人舟行韵》描绘了一幅壮丽的海上航行景象。首句“长风天末来,吹动海东月”,以长风和海月起笔,展现出开阔的海面和皎洁的月光,营造出一种苍茫而神秘的氛围。接着,“挂席凌沧洲,扬旌发溟渤”描绘了船帆高挂,乘风破浪,驶向远方沧洲的情景。
“回望罗与浮,眇然青一发”通过回头远眺,将读者带入诗人视野中的远方岛屿,形象地比喻为“青一发”,暗示距离遥远而渺小。接下来的诗句“合沓重山中,林峦互出没”,描绘了山峦叠嶂,层林在视线中忽隐忽现,增添了旅途的艰险与奇幻。
“崒嵂千仞岩,横空豁天骨”则描绘了陡峭的山崖直插云霄,令人惊叹其雄伟壮观。诗人继续攀登,“舍棹穷云根,攀跻势超忽”,表达了勇往直前的决心和速度。最后,“俯视临沧江,逝波无时歇”以江水的流淌象征时间的流逝,而“便欲乘丹梯,振衣入瑶阙”则表达了诗人想要登顶观音岩,进入仙境般的愿望。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舟行过程中的自然景色和内心感受,既有豪迈的气概,又富有哲理,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理想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