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崖多蝙蝠,往往寿千年
出处:《蝙蝠洞》
宋 · 倪梦龙
悬崖多蝙蝠,往往寿千年。
自古人难到,如今尔得先。
所餐崖上乳,不出瓮中天。
自有攀援者,曾看抱朴篇。
自古人难到,如今尔得先。
所餐崖上乳,不出瓮中天。
自有攀援者,曾看抱朴篇。
拼音版原文
注释
悬崖:陡峭的山崖。蝙蝠:一种夜间活动的翼手目动物。
寿千年:形容寿命极长。
人难到:指很少有人能够到达这里。
尔:你。
乳:指崖上的天然分泌物。
瓮中天:形容极高或难以触及。
攀援者:指擅长登山或攀爬的人。
抱朴篇:古代一部关于道家修炼的书籍。
翻译
峭壁上蝙蝠众多,常常能活上千岁。自古以来很少有人能到达这里,但现在你却先来了。
它们以崖上的乳汁为食,这乳汁不会溢出如天之高。
自然有善于攀登的人,他们曾读过《抱朴子》这样的书。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处奇特的自然景观——蝙蝠洞。诗人倪梦龙以简洁的语言,通过"悬崖多蝙蝠,往往寿千年"这两句,生动地展现了蝙蝠在险峻峭壁上繁衍生息,寿命悠长的画面。他接着感慨"自古人难到,如今尔得先",表达了对蝙蝠能在人迹罕至之处生活的羡慕和惊叹。
"所餐崖上乳,不出瓮中天",形象地描述了蝙蝠以山崖上的天然乳汁为食,暗示了它们与环境的紧密联系以及生存智慧。最后,诗人以"自有攀援者,曾看抱朴篇"收尾,暗指那些像蝙蝠一样能攀爬高处的人,或许从中得到了某种启示或哲理,联想到古代道家典籍《抱朴子》中的内容,增添了诗歌的文化内涵。
整体来看,这首诗寓言性强,既赞美了自然生态,也寓含了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体现了宋代理性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