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蘋洲上春传语,乌鹊桥边草唤愁
出处:《送何一之右司出守平江》
宋 · 杨万里
十年一别再从游,又见鱼书拜彻侯。
人物只今何水部,风流不减柳苏州。
白蘋洲上春传语,乌鹊桥边草唤愁。
报政不应迟五月,莺花紫禁伫归舟。
人物只今何水部,风流不减柳苏州。
白蘋洲上春传语,乌鹊桥边草唤愁。
报政不应迟五月,莺花紫禁伫归舟。
拼音版原文
注释
十年:过了十年。再:再次。
从游:一同出游。
彻侯:古代高级官员,这里指封侯。
人物:指人。
何:哪里。
水部:古代官署名,这里比喻有才华的人。
柳苏州:柳宗元,唐代文人,以苏州任职时的风流才子著称。
白蘋洲:地名,可能有春天景色的地方。
春传语:春天的信息传递。
乌鹊桥:传说中的鹊桥,象征离别和重逢。
草唤愁:草丛似乎在唤起离别的愁绪。
报政:回复政务。
不应迟:不应拖延。
五月:五月是古代官员休假的时间。
紫禁:皇宫。
伫:等待。
归舟:回乡的船只。
翻译
十年后再相逢,重逢时你已封侯。如今人物如水部,风采依旧似柳州。
白蘋洲上传来春的信息,乌鹊桥边草丛唤起离愁。
报政莫待五月过,紫禁城中莺花期盼你的归舟。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杨万里所作,名为《送何一之右司出守平江》。从内容来看,这是一首送别诗,表达了对朋友即将离去的不舍和美好祝愿。
"十年一别再从游,再见鱼书拜彻侯" 这两句表明了与友人的久别重逢,以及深厚的情谊。"鱼书"在古代是朋友间通信用的信物,这里用来象征着彼此之间的牵挂和思念。
"人物只今何水部,风流不减柳苏州" 这两句描绘了友人即将赴任之地——平江(今属湖南省)的美丽风光,以及诗人对其才能和品德的高度评价。"柳苏州"是指唐代文学家柳宗元曾在此地任职,其文笔清新,风流传世。
"白蘋洲上春传语,乌鹊桥边草唤愁" 这两句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抒发了诗人对于朋友离别的感伤之情。白蘋洲和乌鹊桥都是实指的地点,春天的景色和微风中的草声,都让人不禁生出无限哀愁。
"报政不应迟五月,莺花紫禁伫归舟" 最后两句则是对朋友即将到达任所后的美好祝愿。"报政"意指处理政务,"不应迟"表明了希望朋友能迅速适应新环境,展现其才能。而"莺花紫禁伫归舟"则是在描绘一幅美丽的画面,同时寓意着对朋友平安返回的期望。
整首诗通过深情的送别和对友人未来的美好祝愿,体现了古代文人之间的情谊和高尚的情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