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亦大有人,抗衡画江守
出处:《卧龙冈访武侯草芦》
清 · 严遂成
水脉起嵩少,蜿蜒西地驰。
崖断载奔马,龙头覆压之。
武侯本流寓,相地惬所宜。
躬耕置理乱,长谢与世辞。
其时天下才,魏得什八九。
吴亦大有人,抗衡画江守。
帝胄无尺土,又无开济手。
跃马避险艰,拊髀叹衰朽。
轩轩三顾馀,一龙为我有。
出处关际会,汉厦扶将倾。
世尽昧大义,卓哉赵顺平。
后世短将略,据蜀宜敛兵。
惟顾付托重,敢忘白帝城。
伯仲见伊吕,杜陵实公评。
窃比于管乐,谦词惧过情。
草芦今安在,凭轼兴不浅。
庙势拱荆樊,泉神达汉沔。
入夜闻兵声,馨香胪祀典。
歌罢神弦曲,风云莽舒卷。
崖断载奔马,龙头覆压之。
武侯本流寓,相地惬所宜。
躬耕置理乱,长谢与世辞。
其时天下才,魏得什八九。
吴亦大有人,抗衡画江守。
帝胄无尺土,又无开济手。
跃马避险艰,拊髀叹衰朽。
轩轩三顾馀,一龙为我有。
出处关际会,汉厦扶将倾。
世尽昧大义,卓哉赵顺平。
后世短将略,据蜀宜敛兵。
惟顾付托重,敢忘白帝城。
伯仲见伊吕,杜陵实公评。
窃比于管乐,谦词惧过情。
草芦今安在,凭轼兴不浅。
庙势拱荆樊,泉神达汉沔。
入夜闻兵声,馨香胪祀典。
歌罢神弦曲,风云莽舒卷。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对三国时期著名政治家和军事战略家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的追思与敬仰之情。诗中以“水脉起嵩少,蜿蜒西地驰”开篇,借水流比喻历史的长河,引出诸葛亮的生平事迹。
“崖断载奔马,龙头覆压之”运用生动的比喻,描述了诸葛亮如龙般卓越的才能和影响力。接着,“武侯本流寓,相地惬所宜”,点明诸葛亮虽出身寒微,却能因地制宜,展现其非凡的政治眼光和战略智慧。
“躬耕置理乱,长谢与世辞”赞颂了诸葛亮在乱世中隐居耕作,但心系国家,最终被刘备三顾茅庐请出,辅佐汉室。诗中提到“其时天下才,魏得什八九。吴亦大有人,抗衡画江守”,强调了诸葛亮在三国鼎立格局中的重要地位。
“帝胄无尺土,又无开济手。跃马避险艰,拊髀叹衰朽”则表达了对其他诸侯国君的无奈与感慨,反衬出诸葛亮的远见卓识和忠诚。诗中提到“轩轩三顾馀,一龙为我有”,再次强调了刘备对诸葛亮的重视和信任。
“出处关际会,汉厦扶将倾。世尽昧大义,卓哉赵顺平。后世短将略,据蜀宜敛兵。惟顾付托重,敢忘白帝城”部分,进一步阐述了诸葛亮在关键时刻的重要作用以及对后世的影响。诗中提到“伯仲见伊吕,杜陵实公评。窃比于管乐,谦词惧过情”,将诸葛亮与古代贤臣伊尹、吕尚及杜甫相提并论,体现了对其高超才能和高尚品德的赞誉。
最后,“草芦今安在,凭轼兴不浅。庙势拱荆樊,泉神达汉沔。入夜闻兵声,馨香胪祀典。歌罢神弦曲,风云莽舒卷”描绘了对诸葛亮遗迹的追忆与祭拜,以及对其精神的传承与怀念。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邃的情感,展现了对诸葛亮这位历史人物的崇高敬意和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