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坂临官舍,条山映吏人
出处:《送秘省虞校书赴虞乡丞》
唐 · 岑参
花绶傍腰新,关东县欲春。
残书厌科斗,旧阁别麒麟。
虞坂临官舍,条山映吏人。
看君有知己,坦腹向平津。
残书厌科斗,旧阁别麒麟。
虞坂临官舍,条山映吏人。
看君有知己,坦腹向平津。
拼音版原文
注释
花绶:古代官员佩戴的一种装饰,用以区别官阶。关东:泛指函谷关或潼关以东地区。
县欲春:形容春天即将来临,万物复苏的情景。
残书:破旧或未完成的书籍。
科斗:古文字的一种,这里比喻古老的、难以辨识的文字。
旧阁:过去的居所或藏书的地方。
麒麟:比喻才德出众的人。这里指故友。
虞坂:地名,位于今山西省平陆县,此地有山路,历史上著名。
官舍:官员的住所。
条山:即中条山,位于山西南部,这里用以描绘风景。
吏人:指官府中的低级官员或办事人员。
知己:了解、理解自己的朋友。
坦腹:敞开胸怀,无拘无束的样子,形容与朋友相处时的轻松状态。
平津:原指平坦的渡口,这里比喻为和朋友交流的和谐环境。
翻译
新官佩戴着花绶显得格外精神,关东的县城即将迎来春天的气息。对那些简陋的书籍已感厌倦,离开旧日的阁楼,告别了麒麟般的故友。
虞坂的山路靠近官府宿舍,条山的美景映照着为政的吏人。
得知您已有知心的朋友,可以坦然地在平津之地上开怀畅谈。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春日送别的场景,通过对自然环境和人物行动的细腻描写,表达了一种淡泊宁静的情怀。首句“花绶傍腰新”中的“花绶”,即是用花作为装饰的带子,暗示春意盎然,而“关东县欲春”则指随着季节的变化,关东一带也渐入佳境。
接下来的“残书厌科斗,旧阁别麒麟”中的“残书”,可能是指一些破旧或不完整的典籍,这里用来比喻诗人对于过去学问的厌倦和对新知的追求。同时,“旧阁别麒麟”则表达了对过往美好记忆的留恋,其中“麒麟”常指才德兼备的人物,暗示着诗人对友人的怀念。
中间两句“虞坂临官舍,条山映吏人”,通过具体的地理环境——“虞坂”和“条山”,描绘出一幅送别的画面。这里的“官舍”可能是指官员的住所,而“吏人”则是官府中处理事务的人员,表达了一种平淡的日常生活。
最后,“看君有知己,坦腹向平津”,诗人通过对友人的观察,发现对方有知心的朋友,这里的“坦腹”意味着心无城府,对未来充满了期许和期待。这里的“平津”可能是指一个地方名,也可能是比喻平静无忧的境界。
整首诗通过对送别场景的细腻描写,传达了一种淡泊明志、珍视知音的情怀,同时也展示了诗人对于学问和友情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