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贵贱那可必,下山复作儿女别
出处:《修外海赤坭岭墓作》
明 · 陈献章
赤坭冈头封马鬣,生荆死竹无日月。
晚生曾孙贱又劣,仰首苍天泪流血。
载锄入山日已决,北风吹我篙橹折。
悲鸣中夜声呜咽,晓踏荒山马蹄热。
开榛伐树功务捷,指挥群仆口喋喋。
须臾豁见天然穴,高下山川甚蟠结。
西南诸峰青不绝,东北漫漫海波贴。
向来浅土悲灭裂,再握又恐灵气泄。
复以玄石置墓碣,永云云来千万劫。
人生贵贱那可必,下山复作儿女别。
晚生曾孙贱又劣,仰首苍天泪流血。
载锄入山日已决,北风吹我篙橹折。
悲鸣中夜声呜咽,晓踏荒山马蹄热。
开榛伐树功务捷,指挥群仆口喋喋。
须臾豁见天然穴,高下山川甚蟠结。
西南诸峰青不绝,东北漫漫海波贴。
向来浅土悲灭裂,再握又恐灵气泄。
复以玄石置墓碣,永云云来千万劫。
人生贵贱那可必,下山复作儿女别。
鉴赏
这首明代诗人陈献章的《修外海赤坭岭墓作》描绘了一幅凄凉而庄重的场景。诗的开头描述了在赤坭冈头修筑坟墓的情景,马鬣象征着逝者的尊严,而“生荆死竹无日月”则表达了岁月无情,生死如斯的感慨。后文通过晚生曾孙的视角,流露出对先人的敬仰和哀痛,以及修墓过程中的艰辛。
“载锄入山日已决,北风吹我篙橹折”展现了劳动的辛劳,夜晚悲鸣的“声呜咽”和早晨热马蹄,都渲染出一种深深的悲凉气氛。接下来,诗人描述了开辟墓穴的过程,以及对天然地势的敬畏与利用,显示出对大自然的尊重。
“西南诸峰青不绝,东北漫漫海波贴”描绘了壮丽的自然景观,与墓地的宁静形成对比。诗人担心挖掘过深会破坏灵气,故而谨慎对待,最后用玄石立碑,期望墓地能永久保存。
结尾处,“人生贵贱那可必,下山复作儿女别”,诗人感慨人生的无常,即使贵贱有别,最终都要面对离别,回归尘世。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质朴,表达了对生死、家族和自然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