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于缉熙,单厥心,肆其靖之全文

于缉熙,单厥心,肆其靖之

出处:《昊天有成命
先秦 · 诗经
昊天有成命,二后受之。
成王不敢康,夙夜基命宥密。
于缉熙,单厥心,肆其靖之

拼音版原文

hàotiānyǒuchéngmìngèrhòushòuzhī

chéngwánggǎnkāngmìngyòu

dānjuéxīnjìngzhī

注释

昊天:苍天。成命:既定的天命。

二后:二王,指周文王与周武王。受之:指承受天命。

成王:即姬诵,武王子。康:安乐,安宁。

夙(sù)夜:日夜,朝夕。基:谋划。命:政令。宥(yòu)密:宽仁宁静。

於(wū):叹词,有赞美之意。缉熙:光明。

单:通“殚”,竭尽。厥(jué):其,指成王。

肆:巩固。靖:安定。

翻译

昭昭上天有指令,文王武王受天命。成王不敢享安康,日夜安民细经营。多么光明多辉煌!竭虑殚精保天命,国家太平民安宁。

译文

昭昭上天有指令,文王武王受天命。成王不敢享安康,日夜安民细经营。多么光明多辉煌!竭虑殚精保天命,国家太平民安宁。

赏析

此诗只用七句话,简洁地叙述了周初三王对周王朝作出的贡献,重点称赞了周成王为完成先王事业所作的努力。全诗七句中有五句赞美成王,只有开头一句涉及天,表现了周人敬天的同时,更重视人为的努力。

此诗开头,祭成王不从祭主入手,却上溯到文、武二王,再追溯到昊天,似乎有些离题。其实这并不难解释,成王受命于文、武二王,文、武二王又受命于天,所以从天入手,以示成王与文、武二王一脉相承,得天之真命。首二句是全诗的引子,其作用犹如赋比兴中的兴,后五句才是全诗的主体。成王是西周第二代天子,声望仅次于文、武二王,与其子康王齐名,史称“成康之治”。《史记·周本纪》曰:“成、康之际,天下安宁,刑措四十余年不用。”天下之所以安宁,是因为“成王不敢康”,此与《离骚》所说的“夏康娱以自纵”正相对照。“夙夜基命宥密”伸足“不敢康”之意,一正一反,相得益彰。按此句最难理解。《礼记·孔子闲居》有:“孔子曰:‘夙夜其命宥密,无声之乐也。”’郑玄注:“其,读为基。基,谋也。密,静也。言君夙夜谋为政教以安民,则民乐之。”陈子展《诗经直解》谓“此句旧解唯此郑注较为明确”;《尔雅·释诂》亦曰:“基,谋也。”正与郑注同义。第五句的“缉熙”是连绵词,不应分解,《大雅·文王》有“於缉熙敬止”,《周颂·维清》有“维清缉熙”,《周颂·载见》有“俾缉熙于纯嘏”,都作光明解,兹亦依之。最后一句的“其”等于“之”,“肆其靖之”等于“肆之靖之”,也就是“巩固它安定它”的意思。文王、武王开创的周朝在成王时得以巩固、安定、这就是祭主一生的功绩。

鉴赏

这首出自《诗经》,是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瑰宝之一。从字里行间,我们可以感受到古人对天命的敬畏与顺应,以及君主对于国家和百姓安宁的深切关怀。

"昊天有成命,二后受之",展现了古代中国天子对上天所赐使命的接受与尊崇。"昊天"即广大无边的苍天,而"成命"则指天帝所颁布的法则或命令。这两句表达了一种深邃的宇宙观和宗教情怀,体现了古人对自然秩序与神圣意志的崇敬。

接着,"成王不敢康"透露出君主对于自己的行为有着高度的警觉和谦抑。"夙夜基命宥密"则强调了君主对于执行天命、保持国家安稳和人民福祉的不懈努力。这两句展示了古代君王在治国理政上的慎重与勤勉。

最后,"于缉熙,单厥心,肆其靖之"表达了君主内心的平和、专一以及对国家长久安宁的追求。这里的"缉熙"意味着治理国家的细致入微,而"单厥心"则是君主不偏不倚、心怀天下之意。"肆其靖之"强调了君主对于实现和平所做出的不懈努力。

这首诗通过简洁而深刻的语言,描绘了一位理想中的古代君主形象,他以敬畏的心态接受并执行天命,以谦逊和勤勉的态度治理国家,追求国家与百姓的长久安宁。这样的主题不仅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伦理观念,也是中华文化中"德治"思想的重要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