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从天地胚浑判,元气结此高崔嵬
出处:《石篆诗》
宋 · 欧阳修
寒岩飞流落青苔,旁斲石篆何奇哉。
其人已死骨已朽,此字不灭留山隈。
山中老僧忧石泐,印之以纸磨松煤。
欲令留传在人世,持以赠客比琼瑰。
我疑此字非笔画,又疑人力非能为。
始从天地胚浑判,元气结此高崔嵬。
当时野鸟踏山石,万古遗迹于苍崖。
山祗不欲人屡见,每吐云雾深藏埋。
群仙飞空欲下读,常借海月清光来。
嗟我岂能识字法,见之但觉心眼开。
辞悭语鄙不足记,封题远寄苏与梅。
其人已死骨已朽,此字不灭留山隈。
山中老僧忧石泐,印之以纸磨松煤。
欲令留传在人世,持以赠客比琼瑰。
我疑此字非笔画,又疑人力非能为。
始从天地胚浑判,元气结此高崔嵬。
当时野鸟踏山石,万古遗迹于苍崖。
山祗不欲人屡见,每吐云雾深藏埋。
群仙飞空欲下读,常借海月清光来。
嗟我岂能识字法,见之但觉心眼开。
辞悭语鄙不足记,封题远寄苏与梅。
拼音版原文
注释
寒岩:冰冷的岩石。飞流:瀑布。
青苔:绿色苔藓。
石篆:石刻的篆文。
骨已朽:骨头已腐烂。
山隈:山脚或山腰。
石泐:石头风化。
印之以纸:用纸拓印。
松煤:松树燃烧后的墨灰。
比琼瑰:比作美玉。
非笔画:超乎寻常的笔画。
元气:原始的自然之力。
崔嵬:高大险峻。
野鸟:野生鸟类。
遗迹:遗留的痕迹。
山祗:山神。
海月:海上明月。
辞悭:言辞贫乏。
苏与梅:可能是两位友人的名字。
翻译
冷峻的岩石上飞流直下,青苔覆盖,旁边凿刻的石碑篆文多么奇特。那个人已经去世,骨头都腐朽了,但这字迹永不磨灭,留在山间角落。
山中的老僧担心石碑风化,用纸和松烟研磨保护它。
他想让这字迹流传人间,当作珍贵礼物赠予客人,如同美玉。
我怀疑这字并非寻常笔画,又怀疑它是人力无法复制的奇迹。
它起源于天地初开之时,元气凝聚成这高大雄伟的景象。
古时野鸟踩过山石,留下了这万古不朽的痕迹在峭壁上。
山神不希望人们频繁看到,常常用云雾遮掩。
众仙想要从空中阅读,常借海月的清辉照亮。
唉,我怎能理解这些字的奥秘,见到它只觉得心灵开阔。
言辞贫乏,不足以详细记载,我将它封存并远寄给苏与梅。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欧阳修的《石篆诗》,描绘了一块刻有奇异文字的石头,虽然岁月流转,人迹已逝,但石上的篆文依然清晰可见。诗人通过对石头、老僧和自然环境的描绘,传达出对历史痕迹的敬畏和对文字艺术的赞叹。他认为这些文字并非人力所为,而是天地元气凝聚而成,具有神秘而深远的意味。他还想象神仙借助月光来阅读这些石刻,表达了对文字传承价值的珍视。诗人自谦言辞粗陋,但仍希望将此诗寄予好友苏轼和梅尧臣,共享这份独特的审美体验。整首诗语言简洁,意境深远,展现了欧阳修对于自然与人文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