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半槌金鼓,南边事已休
出处:《鲁港败北》
宋末元初 · 汪元量
夜半槌金鼓,南边事已休。
三军坑鲁港,一舸走扬州。
星殒天应泣,江喧地欲流。
欺孤生异志,回首愧巢由。
三军坑鲁港,一舸走扬州。
星殒天应泣,江喧地欲流。
欺孤生异志,回首愧巢由。
拼音版原文
注释
夜半:深夜。槌:敲击。
金鼓:战鼓,古代用于指挥军队的乐器。
南边事已休:南方的战事已经结束。
坑鲁港:地点名,可能指具体的战场或埋伏地点。
一舸:一艘小船。
扬州:古代中国城市,此处可能指逃亡或转移的方向。
星殒:星辰坠落。
天应泣:形容天空因星辰坠落而仿佛在哭泣。
江喧:江水喧闹。
地欲流:形容大地因江水声大而仿佛要流动。
欺孤:欺负孤独的人。
生异志:有不同的志向,可能指不愿与人同流合污。
愧巢由:感到愧对巢父和许由,他们是古代隐士,以清高自守著称。
翻译
深夜敲响战鼓,南方战事已停歇。三军在鲁港挖掘大坑,一艘船驶向扬州。
星辰陨落似天空悲泣,江水喧闹如大地欲流淌。
欺凌孤弱者违背我的本心,回头想想,我深感愧对巢父和许由。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战争后的凄凉景象,通过对夜半打金鼓、南边事业已终结、三军坑埋敌人于鲁港、一艘船只逃往扬州等情境的描述,展现了战败后的惨状和作者的情感。诗中“星殒天应泣”表达了宇宙间对此景象的哀伤,“江喧地欲流”则形象地描绘出自然界似乎也在为之动容。最后两句“欺孤生异志,回首愧巢由”透露出作者内心的自责和悔恨,对过去的誓言和行动感到羞愧。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战争后果的刻画,表达了对战乱之苦、对英雄末路的哀叹,以及个人情感上的深切反思。语言凝练,意境苍凉,充分展现了作者的情怀和时代背景下的沉重气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