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父母同天地,因利失孝慈全文

父母同天地,因利失孝慈

出处:《杂兴简同志
明 · 邹元标
昔谒庐山师,一见相提携。
嗜利蔽天性,斯言予诵之。
父母同天地,因利失孝慈
兄弟本同气,因利失和怡。
贫乃士之常,颜宪有良规。
愿言二三子,冰霜慎自持。

鉴赏

这首诗《杂兴简同志(其五)》由明代诗人邹元标所作,通过简洁的语言表达了对人性、亲情与节操的深刻思考。

首句“昔谒庐山师,一见相提携”描绘了诗人曾经拜访过一位庐山的老师,初次见面便受到了老师的提携与教导。这里隐含着对知识与智慧的追求,以及师长对于后辈的关怀与指引。

接下来,“嗜利蔽天性,斯言予诵之”指出在追求利益的过程中,人们往往忽视了天性中的善良与道德。这句强调了在物质诱惑面前,保持本真人性的重要性。诗人将这一道理铭记于心,警示自己和他人不要被利益蒙蔽双眼。

“父母同天地,因利失孝慈。兄弟本同气,因利失和怡。”进一步阐述了亲情关系中,利益冲突可能导致孝顺与慈爱的缺失,以及兄弟间的和睦受到破坏。这不仅是对家庭伦理的反思,也是对社会人际关系普遍现象的批判。

“贫乃士之常,颜宪有良规。”提到贫穷是士人生活中常见的状态,并引用颜回(颜宪)的典故,强调即使在贫困中也能保持高洁的品德。这体现了诗人对节俭与高尚人格的推崇。

最后,“愿言二三子,冰霜慎自持。”是对朋友的劝诫,希望他们能够在困难与挑战面前,像冰霜一样坚定,保持自我,不为外界环境所动摇。这句话充满了对友情的珍视和对个人品格的期许。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个人修养、亲情关系和社会伦理的探讨,展现了诗人对理想人格的追求和对现实问题的深刻洞察。语言质朴而富含哲理,引人深思。